在伦敦读书的时候有个国外的朋友说他想来中国读研发展事业,但是他说有个担心:“你们中国人工作都太努力了,我可能会适应不了你们那里的工作节奏。”也许对于他们来说确实很难想象,在乌鲁木齐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城市,超过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和单休竟然并不稀奇。
而焦虑的状态则和这样的生活方式如影随形。我想“焦虑”是在这种社会现象下我们必须直面,并且讨论的话题。也许你没有察觉自己的焦虑,也或者你不愿意承认,但是当下班后开车回家的时候,一辆车突然插在了你的前面;当在超市排队结账的时候,前面的老年人弄了半天手机也没有支付成功;当你走到电梯口,电梯却刚刚上去的时候······你的暴躁程度应该直接体现了你的焦虑程度。
当老板告诉你你就该加班;公司同事都把上班时能做完的工作留到下班,好让领导知道自己在加班;在家人眼里过了24就一切都面临“来不及”,就好像30岁的人就失去了价值······而在仓促生活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可怕的事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焦虑都来自于别人和未来。
我不禁想问: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总是因为他人和对未来的焦虑变成了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
和W先生的对话
W先生是个每天都发愁午饭吃什么、去哪家餐厅吃、晚上要不要来个按摩且说自己是少年的单身中年男人。看起来他的生活已经足以让朝九晚五的打工族和整天疲于处理家庭琐事的许多中年男人羡慕,但是他给我看了自己中度焦虑症的报告单。
刚刚开始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并不完全理解他有什么焦虑。于是我问他:“让你焦虑的到底是你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是你看到别人有更好的生活?”他说了一句很难让年轻人信服的话:“到我现在,我想要的已经不是生活的关键。”紧接着,他说了一句话,我想这句话充分解释了中国人越来越把“实现财务自由”挂在嘴边的原因—
“当你的亲人有了病痛,上海质子医院要一个疗程百万。你做个井底的人看不见没事,但是你知道,你却没能力。”
“钱是可以买命的。”
“挣钱买命”和“活在当下”
我不得不承认,听完这番话之后我也有一瞬间快要陷入焦虑的怪圈。
但是转念我想说,本来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就是没办法花钱买命的,为未来可以“花钱买命”而焦虑的生活方式和为了“活在当下”而依然奉行“我想要”的生活方式,真的可以比较出高低吗?
就像在2020年的这场疫情灾难里,我们不能因为焦虑飞机上可能会被传染而不从伦敦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飞回家、我们也并没有因为某个街头、某趟公交车、某个饭店可能有个无症状患者而停止正常的生活、停止创造今天的快乐。
原创焦虑
钱,固然不能没有,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为你衡量是“用钱买命”重要,还是“用钱活在当下”重要;也没有人能替你决定是“我应该要”重要,还是“我想要”重要;更没有人能告诉你,你的焦虑到底是来源于你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是你没有活成别人眼里应该活成的样子。
如果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前者,也许焦虑会让你走向人生的更高点;可如果是后者,我想说:解决人生大多数烦恼的秘诀在于不考虑太远的未来,过好这一生的秘诀在于听从内心。毕竟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一定要苦恼,也请留给自己原创的焦虑和过得不太好的今天。
原谅那个突然插进你车前的司机,也许他有要紧的事,也或者比你更焦虑;试着不要在心里对排在你前面弄不明白扫码支付的老奶奶恶语相向,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手机支付;写字楼的门卫对你说早上好的时候,试着对他微笑问候······
也许有时候我们给自己找了太多借口放纵自己的焦虑,并企图把它合理化成为“大家的焦虑”,来印证过得糟糕的不止自己一个:不由自主地判断他人是否到了结婚的年龄、一本正经地谈论某个年龄的男人该有多少存款、胸有成竹地给一个女人估值······
真正成熟的成年人应该懂得把自己的焦虑留给自己,与别人的焦虑划清界限。对焦虑有意识的自由选择和拒绝也应该成为人际交往、亲密关系的前提。这对许多人来说将是一次无关年龄的成长,做自己生活的唯一导演,也只导演自己的生活。
祝你今晚过得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