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作者: 俊娜_9405 | 来源:发表于2019-11-05 16:44 被阅读0次

        李清照被当作“愁”的化身,大概缘于她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浓缩了她一生的身心痛楚,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有太多的欢乐。

            那就先说她的父母。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又是苏东坡的学生,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母亲又是名门闺秀,善长文学。这样一个家庭的女子,可谓可贵。这种氛围促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文学功底深厚。虽无照片相传,无从了解她的相貌,但这出身及诗诃流露的神韵,也应该天生是个美人胚子。

          她不但人美,而且就待字闺中时的诗词之美,欣赏时也别有风味。如《浣溪沙》两首:

        浣溪沙·闺情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词中少女的面如花玉,情窦初开,在读者面前一览无余。

          在数千年封建社会中,李清照的惊奇之处在于她饱览父亲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大气如虹。

          爱情是人生另一种美好。李清照在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遇到赵明诚。两人既是文学知己又是情投意合。他们不但诗词琴棋爱好契合,都喜金石研究,真是天赐良缘。李清照享受着婚姻的甜蜜。如《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和丈夫离别时的甜蜜,如《一剪梅》: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更有意思的是,两人的距离竟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这样的幸福,这样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

          人生亦有苦有甜。她在享受甜的同时,苦也悄悄悄地向她靠近。

          当时,金人反宋,赵宋王朝于公元一一二七年匆匆南逃,开始过得居无定所。第二年,时任京城建康知府的赵明诚在面对判乱时竟然弃城逃走,还被朝庭撤职。李清照大节大义很是羞愧。在向江西方向流亡走到乌江镇,途遇当年项羽兵败自刎地时写下: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的丈夫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心中深深自责。一一二九年被召回京复职,却急病而亡。至此,李清照便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一大磨难:再婚又离,遭遇情感生活的痛苦。

        二大磨难:身心颠沛流离,四处逃亡。

        三大磨难:超越时空的孤独。

          说到孤独,她自己没有孩子,只身守着一小院。国事难问,家事怕提,偶尔旧友来访。她想把平生所学相授给孙姓朋友的十岁女儿,不想一句“才藻非女子亊也。”她听后勉强没摔倒。而苏轼也认同小女孩的观点。报国无门、情无所依、学无所传,所以就有了“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李清照,封建时代一名有文化的女子,对待政事、学业、爱情、婚姻,都绝不凑合。凡封建制度造成的政治、人格、道德、磨难都折射在这柔弱女子身上,但她骨子里却追求超群脱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李清照,千年孤独的才女!寻觅她的踪迹,就会似曾望见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的女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ds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