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我们都活在梦里。
心心念念了许久,终于做了决心已久的事情,看一遍姜文拍的电影。我是看不懂姜文的,看了两遍《让子弹飞》,再去看看知乎上的大神释义,感觉自己像个傻子。
傻子就傻子吧,又听了一遍《晓说》中,高晓松跟姜文的聊天,终于按捺不住,半夜看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又傻了一次。
习惯了从小到大做阅读理解的那一套,总想去抓住点中心思想。抓来抓去,满脑浆糊,两手空空。
也许,它本身就是那么简单。复杂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马小军怀疑自己之前其实从没见过米兰,对自己的回忆,无处安放,却又不愿舍弃。而我们的记忆里,又有多少可信的东西。
记得小时候,挨过的打,犯过的错,但是问及父母,却不曾记得。父母曾言及最多的,也还是他们儿时的记忆,年轻的事情。或许,人越大记性越差,也可能,越早的回忆,越容易接受误差。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前的这幅对联,或许是对回忆的最好诠释了吧。而,当我回忆过往,坦诚与自己相待的时候,发现自己其实一直都是个骗子。
从小想象力丰富的我,说过不少真实的谎话,因为足够真实,所以不会被人拆穿,甚至不会被质疑。而在学生生涯里,成绩优异,沉默少言,不惹是生非,就会以一个好孩子的形象被接受。而这个,少言的好孩子,说的话,也都会被接受,即便有那么多的谎话。
于是,当自己长大了,敢于面对一些事情,试图对自己做出改变,不再普遍使用谎言,而是以真实示人之时,似乎一切都变得糟糕了起来。没有人可以接受一个这样的我,没有人。当现实不被接受,会有无数的想象衍生,试图冲淡现实的不快。
就像马小军,在现实中的压抑,导致了他在想象中的爆发,用那些或许子虚乌有的事情,装点了渴望着却空白的回忆。
不知何时开始,我的无数的想象,全部都是悲情的。我还是一个感性的人,所以主观意识里会觉得,可怜的人会被同情。于是,想象中,刻画了无数种足够悲情的自己,想象中有太多的人因为自己而感到羞愧,悔恨。
最后,梦醒来,才是梦。
还好,现实与想象的差别太大,尽管自己再不愿意接受,却也还是可以分辨。
回忆是很不可靠的东西,充斥着想象,真假无从考证,主观感情总是会掩盖许多,但也许这是我们在保护着自我。我总说要,忘掉过去,重新前行。却又一次次的回看经历,朝花夕拾。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在回忆,或许为了渲染现在的自己,或者为了给现在的自己一点底气。即便自己知道有的可能会是假的,可不说,便没人知道。
不知阳光灿烂的日子,有几分是真的阳光灿烂的。但,没必要纠结回忆的真假,因为无从得知。
而且,只要我们愿意,回忆里,阳光总是可以灿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