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633435/c98fc874ba46a002.png)
《七律·胭脂花》
当代 林子
欲共丁香结雨愁,乾隆何事贬风流?
胭脂淡扫娥眉鬓,茉莉香轻燕子楼。
花色亦如颜色重,新嫔同与旧嫔休。
雷球细粉知何用,粉刺郎君适解忧。
小注:
丁香:胭脂花别名,中唐李璟诗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胭脂花状若丁香,秋雨之中,似含万绪千愁,怜态可人;
乾隆:乾隆题《题钱维城九秋图-紫茉莉》诗云:
艳葩繁叶护苔墙,茉莉应输时世妆。
独有一般怀慊处,谁知衣紫反无香。
可惜有着淡淡清香的胭脂花,被他蹩脚的一首诗给毁了,胭脂花本是皇宫中宫女们用来化妆的上等名花,自被乾隆题过之后,最也没有宫女去采摘使用,后逐渐流落民间,成了最为普通不过的花卉,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当我们看到农村的犄角旮旯长满这种小花,终于感受到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含义了。生命本身就是自由的,相比受到恩宠而禁锢于皇宫,这种在天地之间获得自由的花更能体会生命的自由与美。
胭脂:胭脂花能够用来制作胭脂,故名胭脂;
茉莉:因胭脂花的叶子与茉莉相似,故又名茉莉或紫茉莉;
燕子楼:关盼盼所住之所;
颜色:指囿于皇宫内宫女之美色;
新嫔同与旧嫔休:言胭脂花的命运就如同这些妃嫔一样,其不管当时有多受宠爱,始终逃脱不了被遗弃的命运;
雷球细粉:胭脂花的果实如同一颗颗小小的地雷,将其碾碎,里面是细腻的白色粉末,能将粉刺清除干净。
粉刺郎君适解忧:正适合脸上有粉刺的小伙子解除忧愁。
胭脂花,又名紫茉莉,草茉莉,别名为野丁香、苦丁香、状元花,地雷花,是紫茉莉科紫茉莉属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根肥粗,倒圆锥形,黑色或黑褐色;花期较长,花期6-10月,又此花于夜晚开放,清晨达到最美的状态,于午间关闭,故又名夜晚花;原产于热带美洲,中国南北各地常栽培,为观赏花卉,有时逸为野生;根、叶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调经和滋补的功效,种子白粉可去面部癍痣粉刺。
《红楼梦》里有多处情节写大观园的小姑娘们用这种紫茉莉调作胭脂粉的情节。
《紫茉莉》
清 彭孙贻
惨碧蒙茸覆小山,胭脂渍露晓潸潸。
雾绡夜剪鲛人锦,茱带寒吹燕女鬟。
冷艳花姑惊弄色,妖妍阿紫自低颜。
却怜华落秋妆怯,好拭红绵映指环。
孙贻之诗,状其盛况,描其艳色,以花姑,阿紫相衬,以华落秋妆,好拭红绵相喻,何其妙哉。据说紫茉莉(胭脂花)还能用来涂抹指甲,现今的小姑娘们怕是没有这份闲心了。
《紫茉莉》
明 叶纨纨
西风吹出魏家妆,日落鲜鲜烂锦房。
丽色已参红艳贵,香魂应妒玉蕤芳。
以牡丹作喻,将其丽色写得高贵无比,有点夸张了; 某网介绍叶纨纨生平,颇有意思,摘录如下:
叶纨纨,女,生于1610年,卒于1632年(23岁便离开了人世,令人惋惜),平湖人,能诗,工书法,其妹叶小鸾将嫁,作催嫁诗,著有《芳雪轩遗集》,此集又名《愁言》......
百度百科上的介绍稍微详细一些,如下:
叶纨纨(1610~1632)字昭齐,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叶绍袁和沈宜修长女,其相端妍,金辉玉润,三岁能诵《长恨歌》,十三岁能诗,书法遒劲,有晋风。常与其妹叶小纨、叶小鸾以诗唱和。后归赵山袁氏,情郁郁不乐。崇祯五年(1632),妹小鸾将嫁,作《催妆诗》甫成,而妹讣至,归哭过哀,病发而死,卒年二十三。著有《芳雪轩遗稿》,又名《愁言》。
集诗词书法于一身的叶纨纨,又匆匆走完一生,其中三味令人深思,欧阳公词曰:人间自是有情痴,此事不关风与月,信然。
《胭脂花》
清 陈恭尹
非藤非树漫成窠,对节方茎用若何。
茉莉丛低推特艳,石榴红缀正相和。
缠绵懒蕊珠须短,澹薄微香粉汗过。
不用浪誇颜色好,焉支山下汉儿多。
借胭脂花做边塞诗,清艳中自有悲凉之意,这首诗的境界要高出金昌绪的《春怨》:啼时惊妆梦,不得到辽西,而与陈陶的《垄西行 其二》可相提并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恭尹说,胭脂花有特别鲜艳的颜色,和石榴花一样鲜红,懒蕊缠绵,澹薄微香,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要知道,这些用来妆扮的女子们,她们的情人(丈夫)正在焉支山下抗击匈奴而未得归来,连生死都未卜,打扮得最漂亮,那也只能是寂寞空闺,顾影而自怜。
陈恭尹将胭脂花写出了新高度,妙哉。
作为外来物种的胭脂花,在明朝才传至我国,故能查到的诗歌只从明代开始,但此并不因为传得晚而不被人接受,相反,明以后,乃至清和现代当代,咏胭脂花的诗词并不少,基于版权等因素,当代的诗词也就不引用了,而明清乃至控近代的词摘录几首,以供品评:
《菩萨蛮 胭脂花》
清 叶申芗
斜阳墙角疑铺锦,红黄紫白交相映。
也助晚妆忙,风来冉冉香。
佳名偷末丽。野意饶媚娟。
留得果盈盈,还将粉细匀。
《惜红衣 紫茉莉用白石词韵》
清 吴敬梓
娇女烟飞,新歌云散,倚秋无力。
点砌幽花,明霞衬天碧。
土化鸳鸯曾记取,烧金仙客萧寂。
钗折凤鸾,访工人消息。
平康巷陌。佩解罗囊,红蕤枕相藉。
奇葩恰许掩冉,芸窗北。
试问雁来霜后,几度小阶巡历。
只紫荆一树,何处照他颜色。
PS:明清以来,南粤诗人逐渐增多,且多咏本土生长之花,如木棉,炮筒花,禾雀花等等,足可见南方诗人有纯朴之情与务实之态,最后介绍一首广东诗人李之世的《胭脂花》:
山林有蔓卉,香色亦纤新。
绾髻能增艳,和铅可点唇。
空斋宁用此,聊藉缀苔茵。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举于乡,晚年始就琼山教谕,江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归。之世火有逸才,工诗善书,间作云林山水,皆渍约可爱。著有《北游草》《南归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