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了,打招呼的方式也变了。阳了没有?阳康几天了?还有什么感觉?
昨天和朋友聊起健康的话题。其实,不管过去,现在。每个人都知道健康的重要。只不过当下对健康有了更多的思考。但如果只知道,没有行动。说明还是不知道。
她说:因为阳,发现不需要吃抗抑郁的药了。我说:你本身就没病,只是思想病了。你的想法被“阳不阳”“好不好”等问题占据,也就不再关注他人的看法,外在的评价;以往对过去放不下,对未来的焦虑转移了。想法变了,身体也就发生了改变。
就像马哈拉吉说的:认知其整体,不仅是外在的症状。所有的疾病开始于头脑中。首先照顾头脑,追踪和消除所有错误的想法和情绪,然后生活和工作,不要再考虑疾病。随着因的去除,果势必离去。
如果家庭关系有矛盾了,那么这个矛盾产生的思想不会马上消除。会反应在面相上。带着愤怒,怨恨,讨厌去工作。而在人际关系中会感受到这种气场,工作稍微不如意,迁怒就会发生。最终会反馈到身体上。
如果总想改变外在,那么会陷入到这种情绪的循环中。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不在于别人的盾,而在于自己的矛。这只是两种看世界的角度,之所以会执着于自己的矛,源于思考的深度宽度不够。
当学会了放空,允许不同的角度存在,矛和盾消失了。内心大部分时间会处在平静当中。思想是静的,身体才会平衡的,平衡就是健康。
我不是只讲道理。想,都是问题;做,才会有结果。怎么才能放空自己,怎么做才能多角度看待问题?
放下我执看似很难,但也容易。从改变一个行为开始,你不能做着和过去相同的行为,期待不同的结果。想法会随着行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读书是一种好的方式,你在用作者的角度看世界;写作也是一种好的方式,把作者的角度和自己的角度融合,产生了新的角度。
当执着于追求快乐,那么痛苦也会伴随。这两者本身是等同的,只是换了不同的名字。人人都在追寻快乐,幸福。但能持续保持快乐,幸福的不容易。因为我们忽视了它的反面。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二点水表示阴阳,平衡了就和了,思想平衡了,身体就健康了。
我们可以换另一种方式生活:对苦和乐淡然处之,既不追寻,也不拒绝,把全部注意力放在“我是谁”,放在当下里。
当开始探索“我是谁”,就明白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从何而来;也就不再执着于它;当下是什么,佛家称为正念,念是今日之心。不执着于过去和未来,需要有意识的练习。每时每刻的觉知。
马哈拉吉说:自然界既不快乐,也不痛苦,它是完全的智慧和美丽。痛苦和快乐都存在于头脑中,改变你的价值观,一切都会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