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信号与欺骗读书笔记——序言

信号与欺骗读书笔记——序言

作者: 2b837e981b32 | 来源:发表于2017-10-19 21:46 被阅读23次

    信号与欺骗 读书笔记

    序言:

    本书要抓住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行为或者话语或者其他东西,能被用于区分不同的行为体。

    或者换句话说,除了在那些观察者具有主导战略的情况下(比如她们偏爱的政策并不依赖于它们认为行为体将要怎么做),她们需要从行为体过去和现在的行动中推断出后者的特征,一边预测其将来的行为

    反过来,该行为体为了影响观察者的推断,就要根据想要给对方的印象来行事

    虽然有些学者贬低国家针对国际观众搞欺骗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针对国内观众而言),但是逻辑和大众印象是对的,即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一国能让别国相信关于前者的错误之事,那么这对前者是有利的。

    example:

    当20世纪30年代初期希特勒开始重新武装德国时,他希望别国低估自己的努力,以使自己的国家显得不那么有威胁性,但到30年代后期他开始夸大德国的军事实力,这是为了支持他的恫吓行动。

    他一直对自己的意图隐真示假,开头声称自己的意图完全是和平的,然后就试图让别国相信,当所有的日耳曼人都包括在德国之内时,他就停止行动。

    如果欺骗行动与观察者的预期相矛盾的话,它就难以起作用

    如果政治的和心里的需要对观察者施加了压力,令其相信欺骗着的故事,那么欺骗也能成功。这里又个自我欺骗的问题,即使对方没有讲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自我欺骗也会出现。

    即使在欺骗行动未被采取的情况下,被骗的可能性也会影响对行为的解释

    空话(cheap talk)和 发昂贵的的信号(costly signaling)

    斯并塞 区分了这两个概念,这个区分更具普遍意义。空化是任何行为体都能说的,而信号由于有成本,故而可用来分辨诚实的行为体和说谎的行为体。

    谈话的确可能是廉价的,如果诚实的和说谎的行为体都能发出声音的话。反过来,一次付出高昂代价的行动看起来更能证明行为体的正是目的

    在许多情况下,这一区分的确像预想的那样起作用,并且,作者也不主张放弃这一区分。

    但在许多政治学家手中,它已经变得相当不起作用,人们在运用它时没有完全理解使用要点是什么。

    再版前言

    要想知道一国如何认识他国,就必须知道他国想被认识成什么样子,以及如何识图给对方创造一个理想的印象。

    发出和接受信息与形象是一体两面的

    当国家开始认知时,她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试图确定对方的意图。当国家开始投射预想的形象时,她们必须评估对方会怎么看自己,对方会怎么阐述自己的所作所为。

    治国术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有能力影响本国在他国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他国对本国将如何行动的信念。

    认知者的中心问题:

    认知者的中心问题是能否从对方的这一行为中推断出什么以有助于其确定对方未来的行为?

    对方这一行为与其后来的行为有何关系?

    对试图投射形象的行为体来说,对应的问题是对方能从我的其他行为中推断出什么?我应该如何行动才能在合理的成本水平上制造出预想的形象?

    欺骗

    欺骗经常是国家关注的中心问题。

    一个想投射误导性形象的国家会试图模仿那些符合该形象的国家的行为。或者更精确地说,该国会根据它认为的别国对自己的预期来模仿相关行为。更进一步地说,认识到欺骗的可能性表明认知者必须在知道欺骗可能存在的前提下仔细检查对方发来的信息。

    导致的后果

    1. 将使许多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国际交流降格
    2. 认知方对他们认为的国家无法操纵以用与欺骗的信息,印象尤为深刻

    但一国对邻国没有不良企图,或它决意保护自己的盟国,或者信守代价高昂的的承诺,这三类普遍存在的例子并不表明他国能认识到的情况真是这样

    中心问题

    为什么有些行为被认为是提供了重要证据来证明一国在未来会有强烈的欺骗动机并据此行动呢?

    欺骗者仕途与一个的确有特定意图的国家以相同的方式行动,这给双方造成了巨大的困难。

    对认知方来说,解决办法似乎是忽略对方的话语而只关注对方的行为

    话语和行动的区分在这个环境下只具有微小的作用。话语并不总是廉价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号与欺骗读书笔记——序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ip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