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到不一样的你——《非洲三万里》

看到不一样的你——《非洲三万里》

作者: 苏苏柳的写写画画 | 来源:发表于2017-03-02 17:47 被阅读0次

我向来对心灵鸡汤一类的文章不太感冒,只是随便翻看,因为,在我看来,真正能拯救自己心灵的,最终还是自己。

知道毕淑敏,是因为身边很多人看过她的心理学方面的书,这次无意间看见网站有推荐她的新书,关于非洲见闻的,而我,对旅游相关的书是很感兴趣的,于是买回来读。

对于旅行的意义,我觉得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认知,只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不在乎是不是风景名胜,旅行带给我们内心的感触只要能触碰内心就好。之前看过余秋雨的《非亚之旅》,他是以探寻古文化为基调的,由于战争等原因,导致遗留下来的文物,要么遭遇了毁灭性的摧毁,要么不能被后人很好的保护。总之,看完后的感触难免有些让人伤感。

毕淑敏的非洲之行不一样,没有刻意的去探访名胜古迹,而是沿着每两年一次的“非洲之傲”超豪华蒸汽机火车的路线从南到北穿越大半个非洲。不用刻意去寻找或者回避什么,一切的风景就在沿途。更何况,一场“非洲之傲”的行程,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能负担的,既然不能亲自去体验,书里感受下也未尝不可。整个行程,虽是量身定做,超级豪华,但是,作者在描述那些豪华晚餐、入微服务、各种费尽心思的小活动时,并不是完全带着享受的心情描述的,我们总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为普通大众对于这场奢华之旅的真切感受。

列车是豪华的,游客都是来自世界各地非富即贵的人。在一起吃喝拉撒的十几天中,可以感受到来自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各种风情,这些东西,不是我们在书本中简单的获取,旅行中的接触让人与人之间的认知更加饱满。

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作者,当我在餐车中享受美味佳肴时,看着车窗外那群饥饿小孩子眼巴巴望着车窗内衣着光鲜的人们杯筹交错,我是否能还能吃下?

书中描述的自然风光也让人为之向往,非洲稀树草原景象很早就闯入过我们的视线,只是,书中描绘的绵绵数公里的马蹄莲,还有能在危难时提供水源的猴面包树,让人既觉得新奇,又更增添一份向往。

当然,最揪心的,依然是延续400年的黑奴贩卖,以前课本中讲到黑女贸易,往往矛头都对准了西方列强,殊不知,幕后贩卖黑奴的主力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的同胞,为了一己私利,将其他部族的同胞送往遥远的美洲,其中有一半人葬身途中。当然,我想补充的是,没有殖民地对奴隶的大量需求,当然也不会有400年的黑奴贩卖。只是,你可知道,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就是在非洲大陆被发现的,当人类的祖先看到自己的子孙们百万年后在曾经繁衍人类的土地上互相出卖,也是心痛的吧。

当今的非洲,依然与饥饿、贫困、疾病等等这些字眼相挂钩,但是除了这些,我们通过本书还是看到了些许不一样,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ѕ�

相关文章

  • 看到不一样的你——《非洲三万里》

    我向来对心灵鸡汤一类的文章不太感冒,只是随便翻看,因为,在我看来,真正能拯救自己心灵的,最终还是自己。 知道毕淑敏...

  • 非洲三万里

    前些天,和许久没联系的林冰聊天,原以为她已经在南京安定下来,不再到处漂泊旅行,却没想,听她说起今年二月份即将出发去...

  • 《非洲三万里》

    《非洲三万里》从书名就不难猜出,是一本讲述作者在非洲旅行三万里的所见所感,全书分为28个部分,按照作者的旅游路线...

  • 《那些非洲的男人们》读后感

    我当初看到这本《那些非洲的男人们》,我承认是被书名吸引才下的单。 以前看过毕淑敏的《非洲三万里》,对非洲有了一点点...

  • 坦桑尼亚志愿者经历分享

    从小,我就对非洲充满了向往。毕淑敏的《非洲三万里》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给年幼的我带来非洲最初的印象。在一个分享...

  • 走遍万水千山,得到最初的自己。愿世间温柔的灵魂都能相遇。

    时隔三月,非洲三万里终于看完了。 跟着毕淑敏,走遍了非洲大小部落,从人类的共同先祖Lucy,到罗本岛追随曼德拉脚步...

  • <非洲三万里>手记

    1. 埃塞俄比亚首都纪念馆,350万年前的露西,也许我们也是它的子孙 2.南非也有可能世界最大的贫民窟,索韦托。黑...

  • 读《非洲三万里》

    ——等待这事儿,不能太着急,也不能太懈怠。太着急就容易仓皇,太懈怠就容易碎弃。 ——我们尊敬源头,如同江河的入海口...

  • 《非洲三万里》书摘

    这也是一本温厚之书,它以旅行为线,将生命中的温暖和荒凉一一呈现在你眼前,带领我们学会珍惜生命中温柔的瞬间:那...

  • 毕淑敏《非洲三万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到不一样的你——《非洲三万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jk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