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有这样一个热门话题:那些复读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在博主发起的是否应该复读的投票区,大部分人认为应该看个人情况,而认为该复读的人,是认为不该复读的人两倍多。
微博截图在评论区,大部分都是复读过的孩子的留言。
微博截图挑两条获得超高点赞的:
网友@会好好学习的zhu-说:我是一名19届高考复读生,19高考因为自己的漫不经心和懒散,数学只考了50分,理所当然,我落榜了。复读刚开始总会对自己的复读生身份感到羞耻,可是高四已经过去一大半,我发现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努力也是一种幸福,今年模考已经稳过一本线啦,继续忙去啦,陌生人加油!
网友@张琦宝贝说:第一年465,第二年568。后来就是考上一所还不错的学校,毕了业如今在为考编努力着,每当坚持不住的时候,回想起复读时的点点滴滴,就会觉得又能挺下去了。
在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高考也许是规则最明确、竞争最公平的改变命运的渠道了。而考研,是从概率上讲,是更上一层楼的最好途径。
那些因为考试失利复读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分享一些身边人的故事。
01 高考、考研均复读,如今年薪60万
L是我的本科同学,他高考时,就是二战。所以比大家都大了一岁。
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紧张的就业环境中,年纪长一岁可能意味着退路和余地比别人少一些。
但那四年里,他没有因为年龄比大家大而产生顾虑和焦躁,反倒是多了一分从容。
看着保研的机会逐渐渺茫,身边的同学要不早早开始备战考研,要不投入茫茫的就业市场中寻找机会,L却淡定的每天在宿舍看书,偶尔还打打游戏。
后来,第一年考研结果并不理想。再次踏上了二战之路。
为了备战,他找了一所大学,租下宿舍床位,终于考上了研究生,当时正逢所跟随的硕士导师开了公司,他成了初创阶段的成员,做机械臂开发。
后来,公司初具规模,硕士毕业后,他成了公司骨干成员。
如今的他,年入60万。
成功的背后,汗水总是必不可少,但是不急不躁,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淡定从容的前行,可能结果并不会差。
02 因为复读,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的朋友S,从小就是读书的好苗子,小学直至高中始终名列前茅,全县排名的那种。
大家都觉得她能一直这样顺利,考上名校。
可是,她没有收到梦想中的录取通知书。
她的分数很高,全县第二的样子。可惜的是,距离她报考的第一志愿还是差了8分。
无奈,她跟家人商量,调剂到了一所一线城市的二本院校。
她去报到,交了学费,住到了宿舍,也认识了新同学,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
只是,一个人时,心里总有个不安分的声音在对她说:我不甘心。
终于,还是办了退学手续,卷起铺盖卷,她去了市里的高中复读。
第二年,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后来,又读了那所学校的研究生。如今,生活在喜欢的城市,工作在喜欢的行业。
优秀的人从不怕挫折,有些事情在当时看来似乎是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又仿佛有座大山压在心头,但是这些都困不住足够勇敢的你,因为,你宁愿头破血流也不愿尝试后悔的滋味。
03 复读之后还是没考上,至少不后悔了
我认识的人中,当然也有复读之后,仍然没考好的例子。比如同学Z、同学G。
他们曾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虽然学业上的结果不如人意,但生活还得继续,可能有遗憾,但至少不会后悔。
就说G好了,当年考研二战失利,于是回到家乡的城市,找了份工作,朝九晚六。
他工作很努力,如今发展势头也很好。
因为生活节奏不那么快,反而多了份惬意。
你看,不管经历过什么,只要上进心还在,热情还在,就会有好的结果。
写在最后:
人生的选择太多,是否复读只是其中一个。
我们生活的好坏,绝不是一次考试能左右的。
那些复读的和没有复读的人,后来,都各自精彩。
关注公众号【万有引力张先生】,后台回复“读书”,进读书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