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浓非厚,淡非薄

浓非厚,淡非薄

作者: 得空小院 | 来源:发表于2018-09-11 13:33 被阅读0次
得空话茶

有一种说法:越贵的茶,口感越淡。

这个判断不仅仅是字面意思,需要理解茶叶的“浓淡程度”和“饱满程度”。俗话说“浓非厚,淡非薄”,浓淡程度和饱满程度,就好比老火炖的老汤和刷锅水汤,差别巨大。

茶的滋味分为两个方面,浓淡和单薄厚实

茶汤的浓淡与置茶量和冲泡时间有关,茶叶放的太多,浸泡的时间太久,茶汤自然会浓郁,出现苦涩之味也正常。但是浓并不代表“厚”,只是味道上的浓。

六大茶类里不管是什么茶,茶的内含物质越丰富,滋味就会越厚实,内含物质才是鉴定一款茶是否优秀的基础。茶内含物质的多少与种植区的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厚实的茶,无论冲泡是浓是淡,品饮时都可以给人一种汤水有“内容”的感觉。

再看那些单薄的茶汤,虽然喝起来苦涩茶浓味重,但是把茶汤含在嘴里细细品味,会感觉这茶汤有“空”的感觉,大家喝喝袋泡茶就知道了,虽然冲泡出来的茶汤很是香浓,但是滋味却是单薄寡淡,味道上的层次感更是谈不上。

对于茶汤的厚薄辨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比耐泡程度。

用恰当的冲泡技法,犹如剥洋葱一般一层层将茶的味道展露出来。好的种植区所出的原料和优秀的制作工艺,在不断的冲泡中,滋味虽会逐渐淡下来,但是依然能从茶汤中喝到其滋味,较为一般的茶,头几道香味散去之后,能品到的只剩水味。

喜欢喝浓茶不一定是重口味

大多数人没有分清浓和重之间的区别,泡浓、泡苦不一定就是重,喜欢喝又厚又浓的茶,才是真的重口味。

若没有技法的支撑,平时泡茶不要太浓,对胃不好,而且也不容易识别出真正“厚实”的茶。

浓淡都能喝出来,但是薄和厚,要想喝出区别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靠肌肉式记忆,靠舌头去感受,靠脑子记忆。哪天能把“浓淡”、“薄厚”这两方面喝明白了,才算是真正的识味入门,茶的薄厚一点都不玄乎,它是可以比较出来的,但还需用心仔细去感受。

得空话茶

相关文章

  • 浓非厚,淡非薄

    有一种说法:越贵的茶,口感越淡。 这个判断不仅仅是字面意思,需要理解茶叶的“浓淡程度”和“饱满程度”。俗话说“浓非...

  • 何为普洱茶的苦、涩、浓?越苦越涩才是好茶?

    事茶者说:茶,有其性格。一位老茶人曾说:“浓非厚,淡非薄。”初尝普洱茶者,容易被普洱茶的 “ 苦、涩 ” 引入“歧...

  • 《梦驼铃》新韵

    弱冠尚不堪眠。轻嗅兰脂余暗香,此味非属梦中人!遥寄空文,胜千缕淡嘲,添了皱纹。还感浓情厚,却把薄...

  • 菜根谭:不可浓艳,不可枯寂

    【原文】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

  • 读菜根谭---(四十一)不可浓艳 不可枯寂

    原文: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着,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

  • 不陷浓艳,不入枯寂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

  • 随感5

    《菜根谭》: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

  • 《菜根谭•上卷》四十一、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可太...

  • 咏雪

    羊脂轻洒甘露来 翩翩落自须弥台 非厚此间非薄彼 天高地阔沧海白

  • 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

    淮南子·主术训说: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意思:没有淡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浓非厚,淡非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qu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