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陈友谅军进攻由朱元璋军队据守的太平(今安徽马鞍山),当时,太平城坚不可拔。
于是,陈友谅军便利用大型船只,靠近西南城墙,其兵士顺着船尾,爬过矮墙,进入城内,攻克太平城。
战争过程中,陈友谅军还杀了朱元璋麾下的太平城守将花云。
花云(公元1322年~公元1360年)字时泽,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人;朱元璋的功臣,淮西二十四将之一;状貌魁伟,面黝黑,骁勇绝伦;曾遂朱元璋征战多年,功勋卓著。
太平城陷,花云被擒之后,陈友谅将他乱箭射死。花云至死骂声方绝,终年39岁。
陈友谅攻陷太平之后,遂派使者邀约张士诚,计划一起进攻建康(今江苏南京)。
了解到陈友谅的相关情况之后,朱元璋立即召来康茂才,并对他说道:
“陈友谅与张士诚,此二寇一旦结合,对我们造成的祸患必然极为深重。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可以先攻打陈友谅,并且有所斩获,那么,东寇张士诚就会魂亡胆落。你能不能想点办法,引诱陈友谅尽速领军前来,与我们对战。”
康茂才想了想,说是:
“我家里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守门人,他曾经侍奉过陈友谅,如果打发他去说事,猜想,陈友谅一定会相信他的。”
朱元璋便与康茂商议,要才如此这般行事。
于是,他们便命令守门人,带了书信,乘坐小艇,前往陈友谅的汉军。
守门人送信给陈友谅时,顺便假装说了说朱元璋一方的军情;同时,他向陈友谅输诚,说是自己虽然身在朱元璋阵营,但是,自己从来就没有忘记陈友谅对自己的旧恩;守门人还答应,说是如果陈友谅即刻攻打朱元璋,他可以做内应。
陈友谅果真相信了守门人的话,并为之非常高兴。
陈友谅问守门人道:
“康茂才现在在哪里?”
守门人回答说:
“在驻守江东桥。”
陈友谅又问守门人道:
“江东桥是怎样的桥啊?”
守门人说:
“那是一座木桥。”
由简单叙了一下旧事,陈友谅送了守门人一些银子,便让他回到朱元璋处。
守门人临行前,陈友谅还叮嘱他道:
“我马上会领兵前去攻打朱元璋,等我到达之后,就呼叫‘老康’,以此作为暗号,你要尽快接应。”
守门人回来之后,将此行的情况详细告知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罢,很高兴地说道:
“这下,陈友谅落进我的圈套之中了。”
接着,朱元璋紧急命令,立即行动,对守门人所说的江东桥进行改造,将木桥建成为铁石桥。
一夜之间,江东桥的改造便告完工。
同时,朱元璋还命令冯胜、常遇春率领三万人,埋伏在石灰山旁;命令徐达等人,率领军队驻扎在建康南门之外;命令杨璟驻兵在大胜港;命令张德胜、朱虎率领水军外出在龙江关外;另外,朱元璋亲自总领大军在卢龙山(即今狮子山,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西北部,古称卢龙山)。
朱元璋安排:执掌黄色旗帜的兵士将旗帜放倒在山右;执掌红色旗帜的兵士将旗帜放倒在山左。
朱元璋还告诫执掌旗帜的兵士道:
“敌寇来了,就举起红色的旗帜;听到鼓声之后,就举起黄色的旗帜,埋伏的兵士要全部起来,全力进击。”
这一天,陈友谅果然率领军队,顺水东下,先至大胜港,因为水路狭窄,又遇到杨璟的兵士迎击,陈友谅军便立即退出了大江。
陈友谅按照守门人的消息,径直以舟船冲击江东桥。
但是,陈友谅率军到达江东桥之后,发现这桥并不是木桥,而是铁石桥。
陈友谅为之吃惊,心生疑惑,立即命人呼喊此前约定的暗号“老康”。
陈友谅命人呼过暗号之后,并无人回应。
此时,陈友谅才惊呼,其中有诈。
于是,陈友谅马上分出水军船只千余艘,向龙江关进发;并先派遣一万兵士登上江岸,树立营寨;其势甚锐。
当时,正值酷暑,见云就是雨;朱元璋一方,观察天气之后,推断肯定会有降雨,于是,便命名旗下军队马上吃饭。
其时,天上没有云彩,忽然间,大风从西北起来,大雨骤然而至,朱元璋命令山左的兵士举起红色的旗帜,收到敌军前来的消息之后,朱元璋的兵士竞相向前,拔除陈友谅的营寨,陈友谅率领军队,前来争夺,双方战在了一处。
这时,雨也停了。
朱元璋命令擂响战鼓,战鼓声震,执掌黄色旗帜的兵士,马上就把旗帜举了起来。
看到黄色旗帜举起,朱元璋埋伏的兵士马上对陈友谅军队发起了进攻。
这个时候,徐达也率军前来,朱元璋一方的水军也全都集结过来了。
这样,朱元璋的水陆两路军队对陈友谅形成了夹击之势。
可怜陈友谅的兵士,还没有进食,就陷入了恶战。
最后,陈友谅军队大败。
陈友谅与张士诚合流之势遂被瓦解。
如此,也就为朱元璋的最终成功铺平了道路。
(全文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