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跪

作者: 乡土中原 | 来源:发表于2023-05-12 08:09 被阅读0次

    2000年底,跟随镇教办室领导到一去世的民办教师家里吊唁。这位教师患癌症花去医疗费几万元,当时农村医疗保险尚未开始,职工医疗保险在乡村教师中间也没有进行。

    只见这位老师家徒四壁,几间新建的平房因治病也停工了。当时几万元医疗费可是个大数字,了解到此情形,因为无能为力帮助,大家都心情十分沉重,几乎无人多说话。

    这位民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审批表已填,河南省将于2000年底在册民师全部转正的文件已下发,正在落实。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可老天不长眼,多年的转公盼望就在眼前,这位老师却在转正前夕去世。

    寒暄过后,只见这位民办老师的儿子扑腾一下,跪在了教办室领导面前,抱着领导双腿不放,哭了起来,任凭别人再劝也不起来。

    因这位民师是我小学的语文启蒙老师,和我有一定的感情,那一刻,泪水也打湿了我的双眼。

    当时国家三级办学体制尚未结束,以县为主的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还没确立,还在运行县办高中、镇(乡)办初中、村办小学的办学体制。

    初中和小学教师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镇财政穷的连干部教师基本工资都是勉强发放,干群关系紧张到了极点。学校包括教办室也仅仅是能维持正常运转。因工资发放不及时,许多优秀教师辞职或外出到民办学校打工,农村中小学快到了崩溃的边缘。

    人不到绝望之处,五尺汉子谁愿意向别人下跪?

    好在老领导经验丰富,是个性情中人,反应敏捷,立即掏出笔来,自己写了一个借条,借某小学二千元钱,派人通知某小学立即将钱送来,否则校长就别干了。民师的儿子收到钱后才松开了抱着的双手。 

    关于民师的出现,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已经安居乐业,人口急剧增加,到六七十年代,乡村中小学奇缺任课教师,而公办教师补充又严重不足,所以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职业应运而生。到了80年代初,有的村级小学任课教师甚至三分之二以上是民办教师身份。

    1982年,河南省统一举行了民师整顿考试活动,社旗县的考试地点在后河一初中,听说和高考一样严肃对待,武警站岗把门。根据省分指标对考试结果进行划线,发放省内统一的任用证,然后报省教委和地区教委备案。

    取得任用证的从此叫正式民办教师,没有取得任用证的从此叫临时代课教师。以后每年河南省从中等师范录用指标中拿出专项指标,用于正式民办教师的考试,考上后到中等师范学校上学三年,俗称民师班,毕业后转正录用为公办教师,身份为干部。

    2000年,河南省作出决定,对没有转正为公办的民办教师,全部免试转正为公办教师,对不具备教学条件的人员,也转正为公办教学辅助人员。至此,河南省82年整顿在册的民办教师全部转正为公办教师。

    余下的临时代课教师,于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世纪初,随着公办教师招聘力度加大,加之乡镇财政困难,各乡镇陆续全部予以清退。

    2013年左右,为享受国家改革发展的红利,河南省出台文件,凡是曾经在农村中小学代过课尚未有正式工作的人员,每个月按教龄每年10元予以补助,全面进行了统计和逐级审批,在其年满60周岁以后给予发放。

    一代民师和临时代课教师,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他(她)们的全部青春岁月和激情,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扬和称颂,有的还是一代师表。在1982年民师整顿的重大关口,有很多教学经验丰富但考试成绩低的人员落榜了。就像当年高考落榜人员一样,使人同情和唏嘘不已,成了教育变革的牺牲品。

    国家虽然想了很多办法解决这类人员的身份问题和困难,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操作的过程中,因经办人员素质或工作公开透明度的问题,也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引起了社会上对解决民师问题的一些诟病,也许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不正常现象。

    庆幸的是,国家当时也注意到了乡村教育的现状,从2002年开始,确立了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收归县财政发放,教师同时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有了保障,医药费报销比例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同时增加了住房公积金、职业年金等多种国家保障政策。

    几年后,我也当上了学校负责人。但这一跪一直记忆犹新。

    这一跪让人泪目,让人撕心裂肺。犹如一记耳光,时刻炸响在我的头顶,警醒着如何工作和做人。

    这一跪,但愿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永远不会再出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se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