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易安的喜爱,是一直都有的。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当时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只觉得仿佛月光照进了小小的心房,有了一点点光的影子。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的前半生,极尽繁华。出身名门,其父李格非更是师从苏轼,家中藏书颇丰,文学氛围十分浓厚。
易安自己更是才华过人,年少成名。一首《如梦令》,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轰动整个京师,令“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她的少年时,大抵还是无忧无虑的,虽也关注家国兴衰,总也不过一句借词嘲戒。
她也会像多数对爱情懵懂憧憬的少女一样,在荡秋千时,“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那样明媚娇俏,鲜活动人。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对于那个年代的女子而言,易安是幸运的。
她的幸运,更在于她遇到了赵明诚。“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我翻遍史书,关于赵明诚的记载委实太少。
所以也不知传说中赵明诚为求一佳句闭门三日,依旧败于易安的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否是真实的故事。
但不论真实与否,在易安与他相处的不算太长的时日中,那真真切切相思相恋的词句,必然是做不了假的。
她对着他那样巧笑倩兮,买了一只含苞待放的花,也会小小心思的“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他们的爱情,并不只在于佳话,他也不仅仅是易安生活上的伴侣,相信没有赵明诚的支持和鼓励,也许李清照便不会成为那样千古绝唱的女词人。
后来因为政治变动,她与赵明诚时常的分离,所以才有了那样情真意切的句句思念。望归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的晚年,一直都活在对亡夫无尽的思念中,“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她一生都在念着他们回不去的京都汴梁,回不去的初见时分。
晚年的凄苦,却是让易安的词句留下了这万古的盛名,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寻寻觅觅着她的身影。
李清照,生如一场绚烂的花事,在那样一个年代,用自己小小的身躯,依旧绽放出了无比耀眼的光芒。
她的词句,不知会刻入多少离人的心,让人为之痴狂,念念不忘。
但我相信依着我了解的易安,她定愿意用这后世的盛名,换一曲与他的白首。
望莫识君,空教余生付相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