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个对致用非常上心的人,一直以来,无论是读书找方法、还是实践悟道理,都喜欢把制定具体的措施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因为这样的习惯,让我养成了善于执行的好习惯。但是这几天复盘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在制定措施的时候,要么是方法太片面,要么是效果不好。为了摆脱致用类的困境,我阅读了优秀文章,渐渐地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根本问题。
我们的生存实际上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能是实践的需要,也可能是渴望正向反馈的原因,我们特别重视解决问题,就是文章中经常提到的“怎么办”,但是很少在分析问题,寻找底层规律上下更多的工作,把“为什么”搞清搞透。
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回答“为什么”的过程,实际上是从根子上找原因的最好方式,因为如果解决手段只是治标不治本,那么只会产生两个结果,一是问题反复,二是整改措施精力消耗过大,不利于坚持。所以在回答“为什么”上我有一套自我优化的方式,我会通过规范化提问,找到深层次的原因。
1.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借鉴了5W工作法、也参考波根问底的做法,就是不断的围绕答案,询问为什么,最终找到根子上原因。一般不到5个为什么,就能找到底层的规律。
2.绝不包庇自己。可能是复盘养成的习惯。只要不是公开场合,我都会强调从自身上找问题,因为这样有利于客观分析,避免因为逃避带来的分析不彻底,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
3.多从规矩上找原因。问题要想不反复,必须在流程、规范等方面用力。这其实和开飞机的道理一样,为了做足起飞的自查工作,飞行员每次起飞前,会采取唱校的方式验证自查完成情况。目前在现实中,我的整改措施也多是在流程、制度上想办法,毕竟养成一个好习惯、形成一个好氛围,需要规矩意识。
最近我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发现,随着分析的逐渐深入、全面,整改措施也会慢慢地浮出水面,可能这是深度分析带来的附带价值吧。
说完分析的角度,我再谈谈应用的场景,最近这段时间,为了增加分析问题的训练强度,我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工作场景,借助他律完成任务,毕竟分析工作有利于全面提升。二是简书应用。如果场景太单调,一般很难坚持,为了利用互动增加分析的趣味性,我喜欢利用回帖的方式,完成对他人帖子、视频的分析
知道方法是前提,认真实践是途径,形成习惯是目的。我相信只要不断的刻意练习,我的分析能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