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柱中湘潭:这是近来格调最高的一幅。此间消息,宜仔细揣摩、体会。
我觉得有几个分寸的控制,一个是结构的精度,不是越理论化,精度越高越好。我平常强调精度,是大家写的太不准了。或者,在一个感觉上,自我重复。文质彬彬,他可能需要去掉一些特意的控制。
第二个问题是点画的到位,点画的到位,不是起承转合写的像冯本兰亭,而是不管写的多含糊,表面多么含糊,笔路依然是清晰的。我觉得柱中这幅作品,这方面的处理,非常好。
其实我们私享会的初衷,是讲什么。讲具备这个书写基础上面的审美选择。那实际上需要柱中现在的一个状态,我们才能讲如何开拓局面,如何避免把路走窄。讲如何通过具体处理方式,将那些细微的感觉提纯。
最开始,我也没想讲好几年,这也是没有办法,一看,整体基础太差了(虽然放在一个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不一定差),得回头先补课。
所以有些老朋友说,我是一个在形式上的创新者,这是一种误解,我得围着这个说。说的更虚,更形而上,没有对应的点,这也是对大家不负责任。
我借他这个作品,说一点题外话。朋友们要多写,没有基础,好多话说了没用。
我觉得,当下,可以寐叟早中期行书为结构基本方式,参考雪堂的笔触状态,借鉴湛翁的节奏处理。以我为主,通过临与抄书,反复折腾、组合,短期内,行书应该就会有一个大的突破。
再抽出部分时间,开始练习罗学堂的篆书,参看沈曾植和马一浮的篆书。罗写的严谨,风味在秦汉之间,沈沉郁,马清逸。都学一学,下一步看行书呈现的基本情况,以此为基点,再看在哪一个方面深入。
这以后,不论通过谁来走进更久远的传统,都会比较顺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