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们谈《老子》

孩子们谈《老子》

作者: 锦瑟_db50 | 来源:发表于2023-09-24 11:22 被阅读0次

    前天束手束脚地讲了一节课的《老子》,结果很沮丧。

    昨天我决定“痛改前非”,让学生自己来结合文学、艺术、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谈一谈对某一句话的理解。结果四章内容,大家讨论了整整两节课,不愿意下课。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便利,正是“无”起了作用。由此可见,在老子看来,“有”和“无”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只是当世之人往往关注“有”,而忽略“无”。所以他特别强调“无”的作用。

    绘画中的“留白”,就是“无”的艺术,只有颜色、形象,没有空间,没有“留白”,不可能成就艺术。

    音乐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休止符的使用,就是在使用“无”。有了片刻的“无”,之后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才更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诗歌《春江花月夜》中“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虚实相生,正是“无”与“有”的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生活中,我们需要生存所需的种种——水、食物、空气,我们需要吃喝拉撒,但是我们也“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我们迎风洒泪,我们月下独酌,必需与“不必需”,“有”与“无”,都是生活。

    学习中,我们学有用之书,学习数学、物理,对解决现实问题有直接作用的学科,也学习音乐、美术、文学,没有实用价值或没有直接意义的内容。实用主义、功利价值,我们会关注;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我们也需要。

    交友中,我们需要亲密关系,相互陪伴,相互支持,也需要给彼此独处的空间,自由发挥的机会。

    为人处世,王蒙说:“好人是有所不为的人,坏人是无所不为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底线,有原则,才可能成其为人。……

    还有“自见者”“自是者”,自我夸耀的人,为何不可能真正彰显自己,还会被人们所厌弃?

    过分的自我肯定,实质上就是在贬低他人,怎不引人反感?

    为什么“自知”“自胜”很困难?

    将自己作为“对手”,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更何况还要对自己进行“解剖”,对自己“动手术”?

    为什么“无为,故无败”?

    任何时候做自己就好。当众人挑灯夜读,为了科考愁眉不展的时候,徐霞客在山上听了一天雪融化的声音。顺其自然做自己,怎会失败?

    我以前觉得“坐在宝马车上哭比坐在自行车上笑好”,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幸福是我的人生目标,宝马还是自行车是我的手段,结果我却忘了自己却“坐在宝马车里哭”,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这不就是老子说的“无执,故无失”吗?抓住众人眼中理所应当的“宝马”不放,忘了自己的“初心”,值得吗?

    大家越说越多,眼睛放光,嘴角带笑,教室里到处都是思想的火花。

    曾经有老师埋怨新教材里放入这样艰深的内容,学生如何能懂?是我们不懂学生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们谈《老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bf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