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游天下(1175)北京醇亲王府

文游天下(1175)北京醇亲王府

作者: 石岩磊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7-21 06:34 被阅读0次

        北京“宋庆龄故居”及其东边的国家宗教事务局所在院落,最初为纳兰性德家的府邸,后来几经易主,在清朝末期,又改作醇亲王府。1890年醇亲王载沣入住这里,他即是光绪帝的弟弟、末代皇帝溥仪的亲爹。

        1908年,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3岁的溥仪即位,由他父亲摄政,载沣成为大清朝最后三年的实际掌舵人。26岁的他雄心勃勃,还想力挽狂澜,拯救濒临崩溃的满族统治,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可由于他性格上的缺陷最终没能如愿。

        载沣首先拿袁世凯开刀。袁大头在“戊戌变法”期间出卖了光绪,致使其被慈禧太后软禁,最终中毒死亡,此为家仇。另外身为军机大臣的袁世凯手握北洋军,并且在朝堂之上党羽众多,严重威胁到载沣的权力,此为国恨。在这两个因素的叠加下,载沣决心除掉如鲠在喉的袁世凯,可天性懦弱的他只是将袁遣送回了河南老家,从而留下后患。

        载沣为安抚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康有为为首的立宪派,以及讨好西方列强,准备施行君主立宪制,成立责任内阁,以替代皇权。此举得到全国上下的一致欢迎,但实际上大部分内阁成员为满族人,还是皇家说了算,载沣将各族人民当猴耍。这项政治改革不仅没能缓解阶级矛盾,反而愈加激化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在经济方面,载沣的举措更是狗血,他一方加征赋税,以填补政府亏空,另一方面耍无赖。1911年,清廷将四川等地民间集资兴建的铁路收归国有,可又不给百姓补偿,一时激起民愤,蜀地搞起“保路运动”。载沣急忙从武汉抽掉军队前去镇压,这给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制造了良机,辛亥革命随即风起云涌,十几个省迅速宣布独立。

        捅了马蜂窝的载沣再也无力苦撑,只得下野,回到醇亲王府蜗居,并重新启用袁世凯。老辣的袁世凯很快便逼迫溥仪退位,还迫使孙中山让出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宝座,走过将近3个世纪的清王朝从此黯然落幕。载沣反而如释重负,对妻子说:“从今天起我可回家抱小孩了!”俨然一个退休老者的自慰之语。

        载沣治国的失败源于其性格,溥仪曾如此评价其父:“胆小怕事,难堪大任,无法给予儿子一点保护。”但载沣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他在溥仪到东北任伪满州国皇帝时,没有助纣为虐,而是宅居在家,不与日本人合作。还曾在家中兴办了一所小学,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费用。新中国成立后,载沣以可抵九十万斤小米的价钱将醇亲王府卖给了国家,并于1951年病逝。

        纵观载沣的一生,其就是一个八旗王爷的典型代表,早已失去大清早期皇族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更无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清王朝的崩溃势在必行。人们常说:平台决定本事,高度决定格局。可也不尽然,载沣就是例外,他是个好公民,但又是位不胜大任的老好人,性格缺陷决定了其难有大作为。历史将载沣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可不善游泳的他呛水后,爬上沙滩即躺平。

        而一座醇亲王府,便是整部大清史,它见证了康熙大帝时开疆拓土的波澜壮阔,也见识了晚清时期割地赔款的委曲求全,不是载沣无能,而是一个王朝气数已尽,再无明君可重振雄风。大清跌倒,民国接跑,历史的车轮不会因某个人的意志而出轨,仍将风驰电掣般滚滚向前。

        2024.7.2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游天下(1175)北京醇亲王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ds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