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访曲周博物馆

访曲周博物馆

作者: 曲周王泽旭 | 来源:发表于2019-12-29 18:36 被阅读0次

    近日听闻,曲周博物馆开展农民画家王志良油画展。之前许多类似这样的活动,如宋连香剪纸展,榆木先生漫画展,段文堂仿古山水画展等,我都自行去参看,这次自然也不能例外。

    段文堂仿古山水画展

    十点多钟的太阳分外明亮,街上却依然弥漫着丝丝冷气。我蹬着赛车,窜到了博物馆的大门前,跳下了车,搓了搓手,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那把生了锈迹的铁锁把车子锁上,便也慢慢向楼上走去。

    如此冷的天,我以为馆里是寂静冷清的,便一边上着楼,一边戴上耳机。刚放起了歌,便发觉似乎有一种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像极了在学校老师讲课的声音-他是戴着扩音器的。

    是馆长吗?是他!他正站三楼陶瓷馆的入口,用激光灯照着墙上的地图,给来客们讲着曲周的历史。这不正是我所渴望的吗?终于可以听到馆长的讲解了!我走到一旁,向馆长一笑,算是打过招呼了-他正在讲解,我不好打断的。馆长也客气地回了笑。我便站在一旁,听先生的讲解。接着我又注意到了另边书有"望重乡闾"和"(岁)进士"的两个大匾,这正是他之前在朋友圈中提到过,征集回来不久的。只可惜时间仓促,我没来得及拍照。

    李鸿章题"望重乡闾" 李治山摄

    我随着他们,听馆长讲解陶器,又讲解了瓷器,以及后面的铜镜区和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门设立的冀南银行纸币专区,我都听了个遍,收获颇丰。我知道了黄河文明是处于黄河中下游的,知道了汉朝人是"视死如视生"的,知道了为什么战国时期的六山镜会有用滑石做成的,知道了古代打仗时戈是怎么使用的......一件瓷碗,半片瓦当,反映的都是古代的智慧,显现的都是文化传承者的辛劳,映衬的都是博物馆的功效与荣光。

    馆长在讲解馆藏

    接着,我跟从他们上了四楼。四楼是书画展。馆长依旧热情地给我们讲解,说着曲周 历代的名人。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新征集的一幅彭八百的画,那幅画让他深为得意。

    兰蕙并开

    馆长说我可以写一篇文章来介绍这幅画,以便吸引更多的人来曲周博物馆参观。那么我就把先生所说的话整理在此了。

    画上的"王述珍"印章

    这幅画叫做《兰蕙并开》,是彭八百50至54岁之间创作的。相比较他一些晚年的作品而言,字体更加雄健有力,兰花更加灵动活泼,用馆长的话叫做″精品力作″。只是可惜画上没有怪石的身影。但有一个印章,上面是彭八百第二位夫人的名字。我不甚记得叫什么,又无法识别。 百般搜查,才知她叫王述珍。但此画应不是送与她的。因为送与她的许多画上,都题有"述珍先生",此画却是“育民”两字。馆长推测"育民"是王述珍女士的兄弟。但这也是目前无从考证的。

    李治山先生摄

    (彭八百送与王述珍的画,上题有"述珍先生")

    在四楼,我与李治山先生在农民画家王志良所画油画《曲周桥头吃煎饼菜的百姓》前合影,心中激动万分。

    接着我与来客们上了五楼,先生热情地把馆藏书籍送给客人们与我。接着我见证了神圣而庄重的一刻。原来那些客人们是邱县收藏家协会与诗词楹联协会的成员。他们向李治山馆长颁发了顾问聘书,馆长也再次回赠了书籍。而我则在馆长的指挥下,拍照留念,记下了这光辉的一刻。他对于礼节的要求是特别精细的,这一点使我特别钦佩。故而虽然我尽了全力,依然自惭形秽,但也感到了无比的自豪与荣光。

    此次拜访曲周博物馆,我不虚此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访曲周博物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fu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