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模型—瀑布模型
1、优点:开发阶段,各个阶段比较清晰;强调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适合稳定需求的产品开发。
2、改良:每个阶段都可以融入小的迭代工作
二、快速原型模型
实现一个基本原型,让用户对原型进行评价,逐步调整,使其满足用户最终需求。
优点:适合不能确定需求的软件;
缺点:不适合开发大型系统;
三、V模型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1、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针对单一的模块进行的进行的测试
2、集成测试:又叫组装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对所有模块进行测试。
3、系统测试:将整个软件看做一个整体来进行测试,包括功能、性能、兼容性测试。
4、验收测试:
(1)、内测版(alpha):内部交流版本,可能存在很多bug,不建议用户安装
(2)、公测版(beta):面向所有用户,通过用户的反馈再去修改细节
(3)、候选版(gamma):与正式软件相差无几。
四、测试V模型优缺点
1、优点:包含了底层测试(单元测试)和高层测试(系统测试),清楚地标识了开发和测试的各个阶段;自上而下逐步求精,每个阶段分工明确,便于整体项目的把控。
2、缺点:自上而下的顺序导致了,测试工作在编码之后,就导致错误不能及时的修改;实际工作中,需求经常变化,导致v模型步骤,反复执行,返工量很大,灵活度较低。
改良:每个步骤都可以进行小的迭代工作。
五、W模型
总结
总结
image.png
image.png
八、黑盒测试分类
一、功能测试:
1、逻辑功能测试
2、界面测试
3、易用性测试
4、安装测试
5、兼容性测试
二、性能测试
1、时间性能
2、空间性能
3、一般性能
4、稳定性
5、负载测试
6、压力测试
九、随机测试
针对重要功能,新增功能,特殊情况,以前发现过重大bug的模块进行二次测试。也叫探索测试,可结合回归测试。
十、软件测试的分类
1、按测试阶段划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2、是否覆盖源代码
(1)白盒测试
(2)黑盒测试
3、是否运行:静态测试(不运行程序)动态测试(运行程序)
4、其他:1、回归测试 2、冒烟测试 3、随机测试 4、验收测试(内测、公测、候选版)
5、是否自动化:人工测试、自动化测试
十一、测试用例
测什么、怎么测
一、
等价类划分有两种不同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
是指对于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确认过程)。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是指对于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来说是不合理的,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用无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对于无效数据的异常处理能力(检验过程)。
注意:两个框要一个正确,一个错误正样才能准确判断,要根据实际需求划分
二、边界点
边界是指相对于输入等价类和输出等价类而言,稍高于、稍低于其边界值的一些特定情况。
边界值分析是通过选取指定数据域的“上点”“内点”“离点”来测试输入或输出的边界。
上点:就是边界上的点,无论域是开区间还是闭区间。若是开区间,上点在域外;若是闭区间,上点就在域内。
离点:是指离“上点”最近得点,这里跟待测数据域是闭区间还是开区间有关系。如果是开区间,那么离点就在域内;如果是闭区间,那么离点就在域外。
内点:域内的任意点都是内点。
边界值法设计测试用例
步骤:
第一步、确定测试域。
第二步、选取“上点”“内点”“离点”。
第三步、每个“上点”和“离点”就是一条用例,“内点”可选取代表性的中点创建一条用例。
举例:
评论功能的内容输入框:可输入文本,最多只能输入100个字符。
第一步、“最多只能输入100个字符”可确定输入的长度范围,用闭区间[1,100] 或 半开区间(0,100]表示。
第二步、[1,100]的上点:1、100,内点:50,离点:0,101;
(0,100]的上点:0,100,内点:50,离点:1,101。
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区间表示方式,最终取到的测试数据都是一样的。
第三步、根据选取的点编写测试用例。
三、因果图
因:输入条件
果:输出条件、出结果
适用于输入条件之间有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情况;
四、正交表
正交表
3
四、测试用例的方法和选择
1、如果测试功能和流程,使用场景法
2、需要输入数据的地方,我们要使用等价类划分法,注意配合边界值来做详细测试
3、如果有条件组合的情况,我们要使用因果图制作出判定表
4、配置类软件,组合比较多的,我们使用正交表科学的选择测试用例
5、如果没有达到覆盖标准,就要增加一些测试用例
6、依靠经验追加一些测试用例(错误推断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