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好朋友宁老师的推荐,得了一本个人认为非常好的书,把之间看的很多知识内容、学习的工作坊设计及自己参与及操作的项目,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流程设计,几乎融合起来了。
这篇文章的分享,更多的内容来自《对话,变革之道》这本书,部分内容是个人针对书中作者观点的解读和阐释,希望更多的伙伴闲来时静下心来看看此书,会对我们所认为的问题的解决方式和策略有不一样的认知。强烈推荐,尤其如果你是引导者,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教练,凡是需要通过人与人的沟通协作,达成更好目的和目标的,都可以看看。
一、对话与讨论/辩论的区别
回顾过往自己和他人的互动,如果一一对照,我们经常采用的是对话,还是讨论,或者是辩论?非常值得我们停下来去反思,去看见我们目前的行为模式,和这个行为模式下的价值观和理念。我相信,在我们耳濡目染的达尔文理念下,优胜劣汰的原则很多时候深入我们的骨髓,我们要竞争,我们要比对方表现的好,我们要比对方表现的聪明,更加胜任目前的工作,我们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回顾我们35岁之前,我更加偏向讨论和辩论。
二、需要对话背后的逻辑:拓展视野,通过对话,在混乱中建立秩序
形成对话理论的背后,是我们对新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我在香港大学space商学院学习的量子领导力,当时的老师讲的非常好,深入浅出,可以把物理学的发展和组织发展及领导力结合的非常好。其实,这些新科学,也给我们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悄然带来了影响。
我们对组织的模式假设在逐渐地发生改变。
1. 组织的机械模式:
1)组织的运行像大型机械一样,某些零部件可以更换,具有分层的结构构成。
2)工人就像轮齿一样,不停地运转,可以更换和修理。
3)工厂管理者就是掌舵的船厂
量子力和自组织系统理论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认识范围和角度。之所以用拓展,是因为新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此前关于组织机械模式等理论是错误或过时的。我们的观念拓展了,可能会发现旧理论存在局限,它们可能从属于我们现在认识到的更为广泛、更具普遍性的规律,但它们在特定的范围内仍是有效的。
量子论把组织比作一张全息图,它的所有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而整体是由各个独一无二的部分组成的。如果我们把这套全息图的理念应用于人类组织中,会发现它需要组织内的每个人员,无论级别高低,都必须及时全面地了解组织的运行情况,尤其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信息至关重要,所有各部分之间应当保持畅通的交流。任何一个部门所了解的信息,必须传送到所有其他部分,这样才能保持组织的运转。
自组织系统理论把组织比作一个自我改良的字体,围绕一个核心本质不断发展变化,其准则就是对不断变化的内外条件的适应。如果我们把这一理念用于组织中,会发现组织的上下结构的指令系统,必须辅以完善的信息流通网络,保证信息迅速创达到组织各个部分。每一部分都需要了解所有其他部分正在进行的流程。只有这样,整个组织才可能对变化中的内外条件做出及时顺利的调整。
如果我们把量子论和自组织系列理论结合在一起,可以得出结论,组织应该是“一张自组织的全息图”。
但是,这个“自组织的全息图”理论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到底有何帮助呢?它和我们已经进行的一些工作,尤其和我们已经了解并实行的“组织的机械模式”理论如何结合呢?最后,这个提供起来很有意思的理论,如何促进而不是破坏正在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呢?对话又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呢?
自组织全息图:组织与管理新老方式的融合
我们注意到内圈包含在外圈之中,还看到,两者之间的界限是可穿越的,虚线在内外圈之间往返,甚至可以冲突外圈。这意味着,由于量子论的发展,我们对组织的观念得以扩展,但不必因此摒弃过去的管理和组织方法。不能泼洗澡水时连婴儿一块儿倒出去。何况,量子论也并非是终极真理。
而之所以需要量子论来看待当前的组织,是因为当今世界,变化速度快、幅度大、复杂程度高,量子论的观念不过是增加了我们应对挑战的能力。它让我们对世界看得更清,提供了新的共同的工作方式,也有助于我们认识所困惑的问题。
对话式的管理模式主要针对以下面临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
1)裁员。随着公司频繁收缩规模、结构重组、兼并融合、临时停业,等等,劳动力无人关照,人际关系冷漠,缺乏工作动力。
2)多样性。我们一方面想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碰到文化、种族、宗教、性格差异时,却不一视同仁,造成矛盾冲突。
3)危机处理。当企业缩小规模却同时要求控制成本时,如何避免此起彼伏的危机?
4)组织更大、更复杂。在这样的组织中,如何上下传递信息?如何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最需要它的人?如何传递信息,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整个组织的运行情况?
5)以共同目标联结各部分。当组织规模增大、逐渐放权以后,如何通过共同的目标将各级、各部分组织团结起来?
6)不局限于单一的正确答案。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世界发展速度加快,复杂性增强,这时如何面对人们各不相同的观念、促使它们采取方向一致的行动。
以上,都需要我们采用对话的方式才进行人际互动。
接下来的文章,我们将对上图进行详细的阐述。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之前参加的u型共创。
图片
褚立欣老师2022年可做项目及课程:
主讲课程:
1、《从技术专家到服务专家》
2、《客户投诉与索赔谈判技能提升》
3、《客户投诉处理技能提升》
4、《做最好的自己-压力与情绪管理》
5、《服务意识及服务技能提升》
6、《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及员工辅导》
可带工作坊:
1、《服务文化共识工作坊》
2、 《基于服务蓝图及峰终理论的客户体验流程优化》
3、 《对话、共识-唤醒心中正能量,拥抱变革创佳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