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红海行动》随笔:从黄海到红海

《红海行动》随笔:从黄海到红海

作者: 银河标图员 | 来源:发表于2018-03-08 09:18 被阅读0次

    ——观《红海行动》感想

    身为一名军人,《红海行动》令我震撼的,不仅是剧情的跌宕起伏和画面的精细真实,不仅是演员们演技的高超细腻,不仅是蛟龙一队几名队员之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情义,而是影片所展现出的中国海军的改变!

    正如粟裕在占领济南时定会想起当年的怀玉山和寻淮洲,临沂号护卫舰圆满完成撤侨任务返回祖国时,舰长、政委和全舰官兵也一定会想到曾经的北洋舰队和黄海海战。从黄海到红海,这对中国海军而言,是一场历经百年的改变,是一场从绿水到蓝水的改变。

    从某个层面上讲,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比他在马尾船政学堂的同窗,一直活到新中国成立的萨镇冰,更幸运。相比于后者用信念苦苦支撑着漫长的一生,前者怀着满腔热血战死沙场,则早早结束了痛苦。从清廷北洋海军帮统到北洋政府海军总长,从北洋政府福建省长到中华民国海军上将,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萨镇冰用一生践行了“强我海军”的伟业。然而,从忠于清廷转而效力北洋政府,从投身中华民国转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次又一次的转变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挣扎与折磨,不变的惟有信念。

    活在那个剧烈变化的时代,作为一场改变的见证者,萨镇冰无疑是孤独的。他倾尽一生,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改变,却没来得及看到他所钟爱的海军的改变。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海军千疮百孔步履艰难,于1952年逝世的萨镇冰,想必是带着遗憾。

    历史告诉我们,胜利属于奋进者。自1888年到1894年六年时间,联合舰队在明治天皇大力支持下蒸蒸日上,实力与日俱增;而同样在这六年,北洋水师却因没有经费而几近停滞,只因李鸿章乃户部总管翁同酥的政敌。嗟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黄海一役,北洋水师实为腐朽之满清政府走投无路时抛出的弃子,而联合舰队则是明治维新后新生之日本赌上国运背负着全民希望走上战场的勇士。前者,焉能不败?

    知耻而后勇,失败才有意义。黄海海战最大的价值,在于为中国海军注入了一份刻骨铭心的记忆。自黄海海战之后,每一名中国海军将士都记得一句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都记得这些地方——威海,旅顺,黄海,刘公岛……都深知世界上有一个注定要再一次面对的劲敌——日本海军。我想,建国后新生的共和国海军历经风雨、克服重重困难,一路披荆斩棘、负重前行,历时半个世纪终由弱变强,一定离不开黄海海战注入的这份记忆。

    如果说黄海海战是中国海军挥之不去的梦魇,那么《红海行动》所反映的也门撤侨则是中国海军重振雄风的起点。

    真实的也门撤侨,虽没有电影中的战斗场面,却也有惊心动魄千钧一发。2015年3月29日下午,海军临沂舰停靠进也门亚丁港,而该港口正处于交战区。在撤侨过程中,港口附近多个设施遭到炮火袭击。为保证任务完成,撤侨行动伊始,临沂舰即进入一等战斗状态。舰上武器系统全部就绪,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上岸警戒执勤,武装直升机起飞待命,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从13:46临沂舰完成停靠,到14:30全体124名待撤人员完成登舰并随舰离港,全程仅用39分钟!这场扬眉吐气的撤侨行动,离不开海军将士的坚定有力和严阵以待。

    透过《红海行动》,再看也门撤侨,不禁为之感慨。感慨的不仅是中国海军将士的纪律严明,也不仅是撤侨行动高效有序、安全圆满,更因这竟是近代以来中国海军第一次在远海离舰登岸、警戒执勤、设立安全区的军事行动。也门撤侨,没有硝烟,却是中国海军走向全球作战的起点。

    最冷峻的莫过历史,可透过历史看今天的改变,却会让人热泪盈眶。今天,随着我国海外利益的不断扩展,海军为巩固我国海权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看辽宁舰驰骋南海,飞鲨振翅海天,战神轰炸机突破第二岛链,驱逐舰护卫舰编队执行远洋护航任务,铭记历史的人会感动的落泪。同时,这一切举动也都在说明,黄海海战已成为历史。今天的中国海军,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将有能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执行“红海行动”。

    我想,萨镇冰泉下有知,定会欣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海行动》随笔:从黄海到红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kj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