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楼学术是个伪命题
所谓红楼学术,是个伪命题;红学家,更是奇怪头衔。《红楼梦》是写实大作,没什么好研究;读罢只要对照现实用心掂量,人间几乎所有问题都会有解。但此文我要装一回学术和红学家,写出来与红迷聊天。是为序。
前八十回的伪作,应该有。曹雪芹笔力如椽,文字风格的精炼精细无与伦比。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无论怎样模仿,文理逻辑、文思特征、文字力量就像人的指纹不可能复制。
六十四回上半阕的风格变异,就是一例。
读者应该都能读出六十四回上半阕的语言风格较之前面有所不同,不应该是曹雪芹的手笔。其文字功力与前面相较有如下不同:
1,言语啰嗦。
2,达意模糊。
3,涉及人物风格,与前面明显有异。
4,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和语言描述,极不自然,显得粗糙做作。
5,文字信息量的比重大不如从前。这是硬功夫,差别最明显之处正在于此。
西施浣纱
以模仿者表达的意思为例,仅上半阕至少可以省下500到1000字。尤其人物心理描述和对话部分所体现的特征,几乎千篇一律。
曹雪芹的真功夫,话出口,如人在当面:凤姐就是凤姐,黛玉就是黛玉;晴雯就是晴雯,紫鹃就是紫鹃。绝不会听错。
而六十四回上半阕,仅晴雯、袭人两位性格迥异人物话语的逻辑思路风格,竟然如一个模子。
当然,敢仿曹雪芹者,绝非池中之物。
如果文字风格还不能见证,下面就林黛玉的《五美吟》诗意内涵再看。先把六十四回、所谓林黛玉的一组七绝五美吟,拷贝如下: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虞姬饮剑
先从林黛玉诗作风格特征说起。
林黛玉在前面贾妃试才、葬花词、海棠诗、菊花诗、螃蟹咏、风雨词、芦雪庵五言联句、桃花行、柳絮词、凹晶馆五言联句所体现的诗词造诣,属大师级别;仅她的诗作,都是文学史上的珍品。当然,这都是曹雪芹的功夫。
就人物形象论,林黛玉人格体现的诗词风格,正是曹雪芹自己的风格;或者说,林黛玉的诗词风格,正是曹雪芹自己追求的人格最高境界。最能体现其风格特征的诗作,是林黛玉夺魁的三首咏菊七律。
以此观照,林黛玉的诗作风格,类似于魏晋风格,但高于魏晋风格。虽见忧伤,但并没有魏晋风格普遍隐晦的颓堕。比例说,倒更像易水边的悲壮之调,暗含振奋。这就是《红楼梦》的文化力量所在,无愧于中华文化中的精品杰作。
二、五美吟风格不及黛玉
现在看《五美吟》。就其风格论,这是五首平庸之作。如果非要找出一些优点和特征,是作者的视角,稍有独到之处;所以要说其平庸,却也冤屈。皇帝治下,敢于这样直白作诗者,大约是民间江湖派诗人。因此又见得不凡。
《五美吟》的风格底韵,与宝黛的叛逆精神略有相似之处,这是模仿者敢于把它们拿来混珠的原因。所以,就六十四回上半阕的黛玉形象观照,五美吟并无大碍。
再以林黛玉的风流个性观照,史上此五美除了明妃;连西施、虞姬都算在内的绿珠、红拂也都是不入流的美人。黛玉应该看不上给这些美人专门拟题作诗。
由此推断:五首七绝,大约是民间颇有个性和气节的男性诗人之作;或是比较超脱的底层官员出身的诗人所作;或是类似这种个性的数人之作。水平,就是后来贾环的水平;别小看贾环,庶子贾环的诗,写的很不错。
如果作者是女诗人,那应该是优伶戏子的作品。这位女作者有男儿之风,多半是小生的角儿。如果书里找作者,大约就是探春的水平和风格。派词也像薛宝琴的习作草稿,与十首怀古诗风格略似。
明妃
以上就林黛玉的个性风格发表议论,并无歧视五美之意。其实明妃和虞姬,还是很不错的中华美女;西施、绿珠、红佛,也都是不让须眉的女杰,但不一定合乎林黛玉的口味。
就五首诗的视角论,比一般诗人的眼光还是稍有所长。摘较好的略评如下:
1,虞姬的最好。尤其末句,转的很好;也有气节。最重要的是,虞姬宁愿饮剑自己爱人的怀中,也不愿求败受胜者之辱。品格之高洁应该在“义”意之上。该诗立意与黛玉风格略似。但派词一般。
2,明妃的较好。当时衰败的汉宫的确缺乏一位才貌德品俱佳的女主。汉元帝内宫如果有个好的帮手,或许还能使汉室崛起。可惜美丽的昭君却被上了匈奴的冷床。该诗视角独到之处,在于发现汉元帝爱美人、重情谊、轻权力的君主之风。立意也略与黛玉情调相似。
3,再次是西施。该诗略具平民意识,有可圈之处。然而派词粗糙先不论,仅风格论调的平庸无聊,无论如何都不是真正林黛玉高洁独尊的典雅之风。
4,至于绿珠、红佛,财权情色之流,虽然生命情义可贵、又兼结局悲壮凄美,但终究是俗家凡欲,绝不至于让林黛玉专门为此拟题吟叹;并且还吟出措辞平庸之作。因并非学术考评,到此为止。
绿珠
三、六十四回原稿,应该是宝琴的戏
另外的话。如果把六十四回上半阕定伪,同时产生一个问题:六十四回曹雪芹的原稿,会是什么内容?
很装学术地以为:就情节进展和全篇布局来看,六十四回原稿的主角,应该是薛宝琴。可怜的宝琴,几乎无缘无故被失踪。
曹雪芹真的会那么狠心?
所以我负责地以为:六十四回和六十八回之间,应该还有薛宝琴的戏。并且,宝琴的结局,与柳湘莲必有关联。或者说,五美吟是宝琴之作。
进一步推断:琴柳二人的情节,同时关联妙玉的命运结局,也就是《红楼梦》的主旨和终极之味。鲁迅先生说:革命家看见排满;这迹象还蛮有的。但我并不专指排满一例,而是史上轮回的下一拨强盗精英。
如果原稿原意,万幸被我猜中,这样的情节,断不能留下。高鹗、程伟元还不没傻透,但他们有良心。他们的良心,就是五美吟的风格水平和内涵底蕴,与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谜诗颇为相似。
细究《五美吟》的粗糙风格,还真有些探春敢说敢干、敢做敢当的男儿之风。细究史上五位美人的人生命运,竟然又是半部中国史:从春秋、秦楚、两汉、魏晋,直到大唐初定。其间,又有多少中华美女为皇权的争斗而殉身殉情?
因此推断:六十四回上半阕,芹公的原稿,应该是宝琴的戏;包括六十七回上半阕,都是宝琴的相关情节,并且一定会涉及妙玉和柳湘莲的姻缘和身世。
而现今各本的遗作,镶嵌着尤氏姐妹的情爱故事,又是对宝琴、妙玉、柳湘莲形象结局的弥补。意义包含:投降派节烈或殉情的两大结局。但此结论只是暗示而已,资浅红迷,一时无法理断。
此辨结束。
注:此辨仅做聊天,算读红收获。其实欲辨六十四回真伪,除上半阕语言风格与五美吟风格,与曹雪芹风格有异之外;而下半阕,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殊细节,也可做为有力佐证。下篇再论。
红拂夜奔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红拾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