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浪说红楼:六十四回真伪辨

浪说红楼:六十四回真伪辨

作者: 唐都浪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3-19 00:40 被阅读0次

一、红楼学术是个伪命题

所谓红楼学术,是个伪命题;红学家,更是奇怪头衔。《红楼梦》是写实大作,没什么好研究;读罢只要对照现实用心掂量,人间几乎所有问题都会有解。但此文我要装一回学术和红学家,写出来与红迷聊天。是为序。

前八十回的伪作,应该有。曹雪芹笔力如椽,文字风格的精炼精细无与伦比。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无论怎样模仿,文理逻辑、文思特征、文字力量就像人的指纹不可能复制。

六十四回上半阕的风格变异,就是一例。

读者应该都能读出六十四回上半阕的语言风格较之前面有所不同,不应该是曹雪芹的手笔。其文字功力与前面相较有如下不同:

1,言语啰嗦。

2,达意模糊。

3,涉及人物风格,与前面明显有异。

4,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和语言描述,极不自然,显得粗糙做作。

5,文字信息量的比重大不如从前。这是硬功夫,差别最明显之处正在于此。

西施浣纱

以模仿者表达的意思为例,仅上半阕至少可以省下500到1000字。尤其人物心理描述对话部分所体现的特征,几乎千篇一律。

曹雪芹的真功夫,话出口,如人在当面:凤姐就是凤姐,黛玉就是黛玉;晴雯就是晴雯,紫鹃就是紫鹃。绝不会听错。

而六十四回上半阕,仅晴雯、袭人两位性格迥异人物话语的逻辑思路风格,竟然如一个模子。

当然,敢仿曹雪芹者,绝非池中之物。

如果文字风格还不能见证,下面就林黛玉的《五美吟》诗意内涵再看。先把六十四回、所谓林黛玉的一组七绝五美吟,拷贝如下: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具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虞姬饮剑

先从林黛玉诗作风格特征说起。

林黛玉在前面贾妃试才、葬花词、海棠诗、菊花诗、螃蟹咏、风雨词、芦雪庵五言联句、桃花行、柳絮词、凹晶馆五言联句所体现的诗词造诣,属大师级别;仅她的诗作,都是文学史上的珍品。当然,这都是曹雪芹的功夫。

就人物形象论,林黛玉人格体现的诗词风格,正是曹雪芹自己的风格;或者说,林黛玉的诗词风格,正是曹雪芹自己追求的人格最高境界。最能体现其风格特征的诗作,是林黛玉夺魁的三首咏菊七律。

以此观照,林黛玉的诗作风格,类似于魏晋风格,但高于魏晋风格。虽见忧伤,但并没有魏晋风格普遍隐晦的颓堕。比例说,倒更像易水边的悲壮之调,暗含振奋。这就是《红楼梦》的文化力量所在,无愧于中华文化中的精品杰作。

二、五美吟风格不及黛玉

现在看《五美吟》。就其风格论,这是五首平庸之作。如果非要找出一些优点和特征,是作者的视角,稍有独到之处;所以要说其平庸,却也冤屈。皇帝治下,敢于这样直白作诗者,大约是民间江湖派诗人。因此又见得不凡。

《五美吟》的风格底韵,与宝黛的叛逆精神略有相似之处,这是模仿者敢于把它们拿来混珠的原因。所以,就六十四回上半阕的黛玉形象观照,五美吟并无大碍。

再以林黛玉的风流个性观照,史上此五美除了明妃;连西施、虞姬都算在内的绿珠、红拂也都是不入流的美人。黛玉应该看不上给这些美人专门拟题作诗。

由此推断:五首七绝,大约是民间颇有个性和气节的男性诗人之作;或是比较超脱的底层官员出身的诗人所作;或是类似这种个性的数人之作。水平,就是后来贾环的水平;别小看贾环,庶子贾环的诗,写的很不错。

如果作者是女诗人,那应该是优伶戏子的作品。这位女作者有男儿之风,多半是小生的角儿。如果书里找作者,大约就是探春的水平和风格。派词也像薛宝琴的习作草稿,与十首怀古诗风格略似。

明妃

以上就林黛玉的个性风格发表议论,并无歧视五美之意。其实明妃虞姬,还是很不错的中华美女;西施、绿珠、红佛,也都是不让须眉的女杰,但不一定合乎林黛玉的口味。

就五首诗的视角论,比一般诗人的眼光还是稍有所长。摘较好的略评如下:

1,虞姬的最好。尤其末句,的很好;也有气节。最重要的是,虞姬宁愿饮剑自己爱人的怀中,也不愿求败受胜者之辱。品格之高洁应该在“义”意之上。该诗立意与黛玉风格略似。但派词一般。

2,明妃的较好。当时衰败的汉宫的确缺乏一位才貌德品俱佳的女主。汉元帝内宫如果有个好的帮手,或许还能使汉室崛起。可惜美丽的昭君却被上了匈奴的冷床。该诗视角独到之处,在于发现汉元帝爱美人、重情谊、轻权力的君主之风。立意也略与黛玉情调相似。

3,再次是西施。该诗略具平民意识,有可圈之处。然而派词粗糙先不论,仅风格论调的平庸无聊,无论如何都不是真正林黛玉高洁独尊的典雅之风。

4,至于绿珠、红佛,财权情色之流,虽然生命情义可贵、又兼结局悲壮凄美,但终究是俗家凡欲,绝不至于让林黛玉专门为此拟题吟叹;并且还吟出措辞平庸之作。因并非学术考评,到此为止。

绿珠

三、六十四回原稿,应该是宝琴的戏

另外的话。如果把六十四回上半阕定伪,同时产生一个问题:六十四回曹雪芹的原稿,会是什么内容?

很装学术地以为:就情节进展和全篇布局来看,六十四回原稿的主角,应该是薛宝琴。可怜的宝琴,几乎无缘无故被失踪。

曹雪芹真的会那么狠心?

所以我负责地以为:六十四回和六十八回之间,应该还有薛宝琴的戏。并且,宝琴的结局,与柳湘莲必有关联。或者说,五美吟是宝琴之作。

进一步推断:琴柳二人的情节,同时关联妙玉的命运结局,也就是《红楼梦》的主旨和终极之味。鲁迅先生说:革命家看见排满;这迹象还蛮有的。但我并不专指排满一例,而是史上轮回的下一拨强盗精英。

如果原稿原意,万幸被我猜中,这样的情节,断不能留下。高鹗、程伟元还不没傻透,但他们有良心。他们的良心,就是五美吟的风格水平和内涵底蕴,与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谜诗颇为相似。

细究《五美吟》的粗糙风格,还真有些探春敢说敢干、敢做敢当的男儿之风。细究史上五位美人的人生命运,竟然又是半部中国史:从春秋、秦楚、两汉、魏晋,直到大唐初定。其间,又有多少中华美女为皇权的争斗而殉身殉情?

因此推断:六十四回上半阕,芹公的原稿,应该是宝琴的戏;包括六十七回上半阕,都是宝琴的相关情节,并且一定会涉及妙玉和柳湘莲的姻缘和身世。

而现今各本的遗作,镶嵌着尤氏姐妹的情爱故事,又是对宝琴、妙玉、柳湘莲形象结局的弥补。意义包含:投降派节烈殉情的两大结局。但此结论只是暗示而已,资浅红迷,一时无法理断。

此辨结束。

注:此辨仅做聊天,算读红收获。其实欲辨六十四回真伪,除上半阕语言风格与五美吟风格,与曹雪芹风格有异之外;而下半阕,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殊细节,也可做为有力佐证。下篇再论。

红拂夜奔

唐都浪子《浪说红楼》之:论红拾遗

相关文章

  • 浪说红楼:六十四回真伪辨

    一、红楼学术是个伪命题 所谓红楼学术,是个伪命题;红学家,更是奇怪头衔。《红楼梦》是写实大作,没什么好研究;读罢只...

  • 辨真伪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去世】 卡斯特罗:诸君,不到美帝末日那天,我是不会死的。 2016川普当选。 卡斯特罗逝世,终...

  • 怎样辨真伪?

    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有时不免让人心存疑虑,却又很难作出判断。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

  • 真伪之辨

    是非善恶 在人心 不在其表 表面上是无情、是严格、是恶 用心是大善 真君子 表面上是有情、是放任、是善 用心是小善...

  • 【慈善辨真伪】

    举凡大事宣扬必有居心那庞大的广告开支由谁来埋单特别是有些号称慈善的项目最擅长骑劫好人善心当别人的爱心被过度滥用以至...

  • 时间何以辨真伪

    物质的愈发丰富,消费者们就愈发的追求物品的质量。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却也让爱与被爱的人们忧虑感情的真真假假。这也许...

  • 20220831查日志,辨真伪

    今晚在读书群内看到群主轻轻发两张照片,并说“百度网盘里发现两张照片,真的是6年前的8月31日吗?没开学吗?” 不少...

  • 书生剑胆

    文静端庄透灵气 心思聪颖特缜密 剑似慧眼辨真伪 胆如悟空识妖迹

  • 医人拾闲:随笔

    大梦醒来风物换,情怀老去水云闲。 局中何以辨真伪,事后才可知苦甜。

  • 老酒到底如何鉴定?有这8个方面!

    鉴定老酒的真伪,开瓶品尝,甚至化验成分自然可以得出结论。这样一来,一瓶酒的收藏价值也就没了。不开瓶,辨真伪,是鉴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浪说红楼:六十四回真伪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mt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