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作者: 蕊希浅陌的初心 | 来源:发表于2023-03-30 11:08 被阅读0次


    人来源的大致路径为婚姻、家庭、新生儿。从落到的婴儿到青少年,人的外形、心理每天都在变化。回看这个阶段,家庭、个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不同的变化。青春期的少年会经历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心理的敏感度很高,加之自我的认知、判断力有限,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对青少年三观的树立、道德观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家庭、学校的引导变得尤为重要,可往往是这个阶段,就会出现很多心理疾病的问题,如诺处理的不好,这种问题伴随人的一生。当下社会的心理学很发达,因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资源出现参差不齐的现状,治理结果也会出现差异化。

    追溯到根源,在家庭教育这块就可以进行干预、有效的引导,可当下大部分的人,基于自我的认知不足、生存的忙碌,对于这块教育不予以重视。2022年开始执行《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概念、根本任务、责任主体,并提供了实用的家教方法。政策出台的初衷是利,可执行层面就不言而喻,毕竟个体家庭存在差异化,在现实中很难落实。人的惯性思维是以过来的人身份去教育儿童,其实承认自我的无知,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人类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的认识永远是有局限的。

    成年人很难去改变一些固有思想,内心深处在抗拒改变。其实摈弃自我的固有思维,坦然接受现状,是对自我的一次革新,可这样的革新过程是痛苦的,人从本质是不会迈出第一步,除非遇到了大的变故,迫使自我重生。如同《24重人格》这本书的主人公一样,因为他想整体的活着,所以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

    从民法典、法治的细节,不论儿童犯罪、成人犯罪都有它产生的根源。阅读亲密关系、家庭关系、婚姻关系、儿童行为、青少年心理等书籍,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成长是不分年龄阶段,教育也是如此。不同的年龄阶段,应持续的学习、阅读。过去的思想、做法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人的需求也在不同的变化,从解决温饱到物质、精神双层面的追求,人的欲望越大,应对社会受挫力就越低。学习可以让人保持活力、拥有智慧,阅读能让人的心里平静,拥有一种继续前行的动力和勇气。通过书籍,我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学习借鉴经验,结合当下的现状,探究出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人类对于智慧的追求是永无止境,唯有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有限才能不断地追逐智慧。

    总有人会说,我不会学习、阅读,识字不多、理解力不够、时间不够无法进行学习等等,如今的教育资源丰富、方式多样化,听书、刷短视频、分享会、交流会、剧本杀等都是学习、阅读的方法,并不是需要你走进教室、或者拿着一本书才是学习、阅读。阅读要善于思考,结合自我经历,有自己的认识,要保持谦卑的态度,在学习、阅读中找到共鸣感、才能求同存异,学有所获,否则就将成为一种摆设,一种形式主义,无法去解决当下的困惑。


    成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内在小孩”,每个人与自己的“内在小孩”都有一个漫长的和解期,过去,你也许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然而在心理成长的道路上,你会慢慢地发现这个细小的声音其实通知着你的人生。他决定了你每个职业的选择、情感中的作为、人生的主题,每次顺从他的心意,你的人生总能迎来一次强烈的释放。你可以看到,一个人是怎样从一个个碎片慢慢地把自己拼起来,你可以看到,一个人是怎样从情感内存不足慢慢变得光芒万丈,你可以看到,一个人是怎样从种子成长为大树的整个过程。你可以看到所有的存在感,虽然脆弱,却是真是的,而且是存在着的。

    人的心理成长,是一个真正地回归自我和找到自我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攒起足够多的爱的影像,最终将其变成一种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温暖,让自己能在这个宇宙中驰骋。不用去寻求发光体,我们自己就是发光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杂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oq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