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微子篇》第10章习讲稿

《论语·微子篇》第10章习讲稿

作者: 卓玛秦 | 来源:发表于2024-07-08 23:38 被阅读0次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微子篇》第10章。我们先一起恭诵原文: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公教导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族,不让大臣抱怨不被任用。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周公训子以忠厚开国之道也。立国之道,忠厚为先。而忠厚之道,不过亲亲、任贤、录旧、用人数者而已。”这一章是周公教导伯禽要以亲亲、任贤、录旧、任人行忠厚之道,借用周公之言来说明执政者应该如何选拔任用人才。

    周公:即周公旦。周公是孔子最尊崇的圣贤之一,孔子毕其一生,就是希望恢复周公所制定的礼乐制度。鲁公:即周公之子伯禽。《正义》:“周公封鲁,即为‘鲁公’。只以周公身仕王朝,未得就封,故犹以王官称之,而曰‘周公’。”当时周公旦受封鲁国,但因周公旦在镐京辅佐周成王,就派伯禽代其受封鲁国,伯禽就成为鲁国的第一任国君。当时周公派伯禽去治理鲁国,就向伯禽阐明了治国理政的方法,关键是对待亲族、大臣、部下、他人等周围人的用人原则。古人总结为亲亲、任贤、录旧、任人四条。伯禽在位四十六年,在位期间,他坚持以周礼治国,使鲁国气象一新,世人都评价说:“周礼尽在鲁矣!”

    第一条:亲亲。亲亲的意思就是爱护亲人。原文“君子不施其亲”。君子:此处指国君。施:同“弛”,二字古多通用,是怠慢、疏远的意思。亲:此处指亲族、亲属。就是说君子不应该遗弃、忘记自己的亲人。

    当时周公在周朝的首都洛邑,伯禽去了山东的曲阜,路途遥远,周公就殷殷叮嘱伯禽不忘来时路,不要忘了自己的父母、亲人。不能因为自己成了一国之君,就自我骄慢,忘记了祖先。况且伯禽初到鲁国执政,人生地不熟,那么就要先任用跟随自己身边的亲族去帮助治理鲁国政务。如果遗弃、疏远亲族,就是没有恩义的人,那么亲人就会远离。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很多民营企业在建立之初,都是父子兄弟亲族好友这些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情的家人、族人一起创业。那么既然是亲人,难道还会被遗弃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家族企业随着事业的壮大,有的企业就因利益分配不均,彼此心生嫌隙,开始分家各自为政,这样不但伤了企业的元气,也伤了曾经一起创业的亲朋好友的心。亲人,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亲,就是为了让亲朋好友都过上富贵的生活,又怎么会遗弃亲人呢?之所以会施其亲,其实就是人的私心较重,只看亲人的过失,不想功德,就会由亲变疏,由爱生恨,甚至做出兄弟手足相残的事情来。

    古代人们的关系是以亲族、宗族为纽带的,不像我们现在的家庭关系这么简单。那么对于现在的社会家庭,我们如何做到亲亲?这就要看我们的抉择取舍了。《中庸》里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就是爱别人。那怎样发起这个爱他人的心呢?从哪里开始做起呢?从爱护自己的亲人开始做起,从孝顺父母、恭敬长辈开始做起。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一颗忠厚待人之心、对自己的父母兄弟,亲朋好友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在共同的利益上看淡一些,对亲情友情重视一些,为人处世厚道一些,对内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对外宽厚容忍,自然就会做到不施其亲。

    第二条:任贤。原文“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大臣:国家之股肱[gǔ gōng]之臣。以,孔安国注:“以,用也,怨不见听用。”不以,就是不用。这句话就是说不使大臣抱怨不被所用。

    治国有千头万绪,为君者不可能集众务于一身,一定要靠群臣辅佐才能完成。如果大臣有怨恨,就是居上位的国君不能任贤。朱子说:“大臣非其人则去之,在其位则不可不用。”大臣如果是庸才、奸佞之徒那当然不能用,因为他们会弄权营私,祸国殃民。如果是贤德的大臣国君不用,大臣就会不服,心中就会生起怨恨。不用贤良忠臣,也会引起民众不服,认为国君不识人才,就导致民众对国君的不信任,误国殃民。

    如果国君过分专断,不尊重、不体谅、不信任臣子,也会造成君臣之间的隔阂。长久下去,君臣之间关系就由忠厚变成交薄了,所以国君对待大臣要有仁爱之心。仁爱之心就表现在对大臣宽宏大量、尊重、信任,那么大臣就不会抱怨说国君不任用自己了,就会放开手脚去展露才华,这样国家才会太平、君臣才会和睦相处,上下无怨,

    那国君怎么做到任贤为能呢?首先要有智慧知人,其次自己要有德行。要想有德行就从修自己下手。怎么修自己?从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做起。“修己以敬”,对自己诚敬,如果身上有毛病不肯去除,这就是对自己不敬,不自重,那就得修,修掉这个毛病才是对自己的尊敬。“修己以安人”,你能够自己自重,能够改自己的习气毛病,你就能让人心安。所以不要老盯着别人的错误,老想着要改变别人,而是要内观,好好修养净化自己。自己的德行增长了,智慧也就增长,就会识人知人了。

    第三条:录旧。原文“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故旧,故旧之人,指老朋友、老关系、老部下。大故,指恶逆等大罪。皇疏注解:“朋友之道,若无大恶逆之事,则不得相遗弃也。”老朋友如无恶逆等重大罪过,不要遗弃他。

    什么是大恶逆?《朱子治家格言》里面讲到,“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如果造了恶怕别人知道,这是大恶!所以恶的大小要从心上看,对于那种死不回头的,那就作罢。如果一个人犯错了真诚改过,都要原谅、宽恕,就不能遗弃。所以如果一个领导者不弃舍犯了错误的人,给他们改过的机会,恰恰也体现了领导者的宽容厚道。

    故旧之人跟随自己打江山创业,这些人或因为体力渐衰,或因为才能不济,或因为个性有所欠缺,或因为各种世事变迁……总之,他们渐渐落伍了,跟不上趟了,似乎没用了。作为国君就会喜新厌旧,出现“狡兔死、良犬烹”的现象,这样做就会让故旧之人心生怨恨,认为“人情薄如纸。”

    秦朝末年率先起义的陈胜,起义六个月之后,就被他的车夫给斩首了。为什么呢?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就反省了陈涉失败的原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陈胜“怙强傲父”,靠着自己的权势,对自己的长辈尤其是亲近的长辈,非常的高慢,没有善待他的朋友跟他的家人,最后众叛亲离,被自己的车夫所杀。

    现代企业都有一个辞退人的机制,但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他就提出不辞退45岁以上的员工的政策。他说:“能力差点没关系,只要肯干就行。”他认为每个人的水平有高低,企业需要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他表示只要员工没有违法违纪,就不应该被开除。这种对员工长期发展和稳定就业的考虑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仁厚宅心,所以赢得了员工的尊重和信任,也为娃哈哈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条:任人。原文“无求备于一人。”备,是尽的意思。就是说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钱穆先生说:“人之材性各有近,任才使能,贵不求备。”人的才能有限,用人办事,取其专长,不得要求他事事皆能。所以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也不可能要求人人都是专家,都是全才。只能取人专长来用,不可以求全责备。

    如三国中的刘备,论才华不如诸葛亮,论武艺不如关公、张飞、赵云,可是这些文武人才为什么都死心塌地跟着刘备?刘备有德行,他能容人,他不责备于人,而对人都是非常的礼让恭敬。所以他能够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建立蜀汉政权,三分天下,青史留名。

    对于“求全责备”,我们往往理论上也知道,人没有完人。但是一遇到事的时候,总觉得他怎么能把这件事情做成这样呢?或者说他这个方面怎么做的这么差呢?人家做的好的认为理所应当,做的不到位的就想怎么能这样?这就是和我们的认知,看事情的角度有关系。我们自己总是很容易看别人的不足、过失。就是责人之心强,责己之心就弱。所以我们要改观过失的心,要多观功念恩,多看别人的长处,这样无求备于一人,治国也好,经营企业也好,或者是一个小团体的领导,人才就会不请自来。

    这一章江谦补注上说:“此言居上要宽,宽则得众。”君子是居上位的人,宽以待人,才能得众,就会有人才。现在企业都说人才难得,其实不是人才少,而是伯乐少。这个伯乐就是居上位者,就是一国之君,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一个部门的决策者。领导用人只需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即可,或者让不同特长的人相互配合,截长补短,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果选人的标准太圆满,那就无人可用了。所以江谦补注说:“求备于一人,可使天下无一人;不求备于一人,而人才不可胜用矣。”所以要人才都能归顺、归服,作为领导者必须自己要宽以待人,要礼贤下士,要能够赦小过,不能够求全责备。

    本篇前面已经列举了隐士、逸民、他们都是没能担当与其才能相称的职位的人。前一章又讲一大批乐师离开故国,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的为政者不循其道,不重礼乐、不善用人才,由此引出这一章周公训示其子伯禽,该怎么样找人才、用人才。据《史记 ·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脯 ,其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于鲁,慎无以国骄人。’”可见,当时周公曾就如何治理鲁国、选拔人才等问题教导伯禽。而且周公训戒的这些言辞,鲁国人也常常传颂,久久不能忘怀。遥想当年,周朝初建,周公制礼乐,忠厚开国,人才济济,四方为纲,是何其繁荣昌盛!然而鲁国到了孔子时代,在位的国君已经忘记了先祖的遗训,不循其道。《论语》的编者续附此章于本篇之末,也是感慨于鲁国的衰微。

    《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孔颖达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一个君子在亲亲、任贤、录旧、任人这四条上都做好了,那么人民就会自然归顺,内亲外友君臣上下才会其乐融融,国家才会兴旺发达。所以此章所说的周公之言,也是给我们后世留下用人之标准,标明惟有君主、领导者的举贤嘉善,才能感得国家的人才济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微子篇》第10章习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pa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