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把语文当知识
陈明
作为基础教育众科之首一一语文,近年来遭遇不少尴尬。名叫语文,当然应包括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三个层次;且语言是文字文学文化的前提。可尴尬的是作为语言知识的语法和逻辑学只轻描淡写地在课本中提起,学生们基本上不把语文当知识。没有语法没有逻辑垫底,却漫谈阅读和写作,语文教学效果之低是可想而知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求学生读背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为通过读书,可练习语言表达,体会文章结构,涵养文化功底。可是有一天早读,有学生质问说,我们为什么要读背语文,我们读背语文不能说不多,从小学到高中年年读背,月月读背,天天读背,却不见我们知识增长,分数提高…其观点未免偏颇,但问题却不好回答,真的有些让人尴尬。暑假里朋友的女儿要补习,要我为她推荐数外老师,我问她为何不请语文老师,她回答得干脆,她说数外补习可以明显提高分数,而语文补不补习与他人相差也不大。此时,为了语文在人们心中可有可无的地位,为了语文肩负着文明重担却不被重视的处境,我又一次尴尬了。从教三十余年,对语文有着深厚的感情,从来沒有这样让我深刻地感到语文的危机。面对学生的质问,朋友的鄙夷,我深情地说,请别不把语文当知识,它可是你们工作事业的有力工具啊!
别不把语文当知识,就要端正学习语文的态度,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人们之所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重要的原因是教学效率不高。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法进行反思。传统的语文教学法无非是“作者介绍,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五大块。这“五大块”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似乎处于独尊地位,几十年来无可撼动。平心而论,传统教学对于语文教学贡献极大。“五大块”在引导学生精准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特点、掌握作文范式等方面的确起着示范作用,也无怪它享有这样崇高的地位。可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提高缓慢也是不争的事实。传统教学或许应承担起这教学质量不高的责任,反思传统教肓成了语文教学不二的话题,改革语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最时鲜的教研课题。
于是人们把语文教改的突破口选择在课堂教学上,认为只有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解决语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乘着这股改革之风,语文教改的确取得了不少成果:诸如钱梦龙的“三主三式”导读法,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于漪的“文道结合”法,还有当今时兴的衡水精英中学的“6+1”模式……一时间各类教改大师如雨后春笋,兴起于各地。虽然这些改革对提高高考成绩确有作用,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种改革无非是新瓶装老酒,根本是传统教学的翻版。一场声势浩大的语文教改就这样俏无声息寿终正寝了。
于是人们想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王”,向欧美学习搞素质教育。提倡所谓基础性、民主性、活动性、层次性、艺术性、实效性,据说美国中小学生在这种模式教育下 ,大都能成为研究型学习的高手,且举例说,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就能带着问题到图书馆查资料,写出不错的论文。这也许是医治语文教学所患之病的好药,人们便纷纷地改用素质教育。于是为了民主而舍弃纪律,为了启发而舍弃背诵,为了活动而舍弃讲授练习…据说就因为这,家长们抗议不断。又听说美国人特别赞尚中国人狼爸虎妈式的基础教育,而美国的私立学校就是这种教育的典范。唉!语文教学嫁给素质教育,说起来中听,做起来难啊。
语文教学改革几十年,不敢说失败,但起码不算成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沒有认真为学生去建立汉语语法体系和汉语逻辑系统啊!沒有汉语基础,沒有汉语逻辑,你叫学生去自学、去讨论、去写作,怎么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有学语文的兴趣呢!不把语文当知识,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在教材上重视建设汉语语法体系和汉语逻辑体系。汉语语法体系和汉语逻辑体系的建设,事关十四亿中国人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功推进。人们啊,别不把语文当知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