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睿,你好!
这是第八封信。
今天妈妈特别沮丧,感觉到自己的失职,工作没有做好。
昨天客户那边反映前两天送去的产品有点小问题,今天老板打电话说事情变得严重了,那批货客户不敢投入生产,意思要退回给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顿时不是滋味。有时候,真的怕什么来什么,今天早上还在担心产品质量的事,希望像平时那样不良率是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可最后还是成了这个局面。
到了客户那边的产品暂时不去管他,我立刻安排生产,把那批产品的缺口补足,下周一重新给客户送去,不能耽误了别人的生产安排。后续补足工作安排好,开始查找质量问题的原因。
你到我们厂里看过,生产一个产品需要好多个工序,就像做菜一样,洗,切,烧。。而一个成品,需要前端的组装,功能测试,最后还要贴标包装才能发给客户。这次反映的产品质量异常是小风扇不转和压停,我想你应该能懂。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产品流通到客户那边呢?从产品生产出到送给客户,这中间有两个环节最关键,一个是检验岗位,一个是包装岗位。
检验这边的的要求是每一个产品必须经过功能测试,(你去过的那个墙上贴着黑色吸音棉的房间就是测试岗位)风扇插上电源转不转很显然,怎么测试时检验不出来呢?难道他们偷懒,没有检测?或者他们检测时打瞌睡,测试不够仔细?
如果测试工作没有问题,难道是最后的包装环节出了问题?贴标包装唯一会出错的是拉错产品,把没有检测的产品拿去包装。
你有注意到没有,这两个环节在管理中有么有疏漏?若要很好的控制产品质量,最后这两道工序一定是重点关注的。首先检验员测试后的产品不能保证百分百合格,假如他们偷懒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测试的产品就很可能不合格,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对他们测试的产品进行抽检,如果抽检中发现不良品,就应该对他们处罚,这样他们才可能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包装那个环节,只需要严格按照标识包装产品就没有问题。(测试合格的产品放上标识牌)
我为什么感到沮丧呢?正是因为很简单的两个管理策略,却常常做不到,没有落实到位。管理一个工厂,有很多小细节必须去考虑,你以前过来我这边,看到妈妈比较清闲,而实际上我的工作就是用眼睛去看,去找问题。看起来就像是甩着手啥事都不用去做一样。实际上我的工作就是制定好管理政策,安排好人员贯彻执行,我再去负责监督,有新的情况再及时调整。
当然,作为一个工厂的管理者,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最终我都要承担该有的责任,即使没有经济处罚,我的良心也会愧疚。管理不到位,拖延懒惰是罪魁祸首!
接下来,还是得重整旗鼓,好好工作。为此我决定,每天把当天的工作安排列出来,就像你记录家庭作业那样,完成一项勾选一项。我知道要想做个高效的管理者 ,必须从管理自身的习惯开始。
今天跟你这么一说,轻松了好多。犯了错,不纠结过去,积极的补救,认真的反思。决不能再次犯同样的错误。沮丧什么的,就滚蛋吧!
今天就到这里,我该工作去了,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写了一点,刚刚在发工资又写了一点。就像你说的,效率好底啊。大概真的是老了,思维不够敏捷了,不管怎样,我不会放弃学习的。
胡适曾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对于我来说,真理就是认真工作,好好学习,客服懒惰,不断精进。效率再低,也有“得寸进尺”的快乐!
与你共勉!
爱你的妈妈
2019-5-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