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什么是孝呢?弟子规一开始就讲清楚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孝顺,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重在“顺”。
比如,许多父母把儿女抚养成人,儿女在城市中工作定居,有的人经济条件好了,也很像孝顺自己的父母,认为城市中生活方便,希望乡下的父母也能一起来城市里生活“享享福”,给他们买华丽的服装,吃昂贵稀罕的食物,住豪华干净的房子,但却忽略了父母的意愿,这样的孝顺,违背了孝的本意。
有很多父母并不愿意,子女因此很不理解,甚至认为父母“卑贱”,这实在不应该!很多一生都在田地里劳作的老人,他们已经习惯了农村里的清净、宽敞、宁静;他们对土地有感情,舍不得那一院子亲自盖起来的房子;在乡下他们可以随意串门,也许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坐在一起抽支烟而已。城市化的生活会让他们非常不适应,甚至只是坐公交车,他们都会很有压力。这种情况,子女就应当顺着父母的意愿,而不要强迫他们到城市里遭罪了。
孝顺父母,顺着父母的心意,知识因为子女爱父母,希望父母舒心,高兴,生活如意而已。不能因为要孝顺父母,就故弄玄虚,装腔作势,扭捏作态。在《二十四孝》中就有这样的故事,例如“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卧冰解衣不惧寒,冰化鱼跃供母前。求鲤成双德报怨,鲤载孝圣遨世间。”
因为孝顺父母,千方百计想让父母吃上鱼的孝心可以理解,值得歌颂,但是为了捞鱼而脱光衣服趴在冰面上,希望用自己的体温将坚冰融化,就显得虚假愚蠢,荒唐可笑了。任何一个正常人,即便再蠢,也断然不会用此种愚笨的办法,更不必说“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类似这样的“孝”的故事在《二十四孝》还有很多,其目的不在尽孝,而在于愚民,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糟粕了,应当予以批判和剔除。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08489/63f1b8108eb5624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