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朗读的意义

朗读的意义

作者: 付军丽 | 来源:发表于2020-07-18 23:41 被阅读0次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朗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去找依据。)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张田若先生就提出了著名的“四三二一”语文教学评价标准。他把“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作为第一条标准,占40%;把“字词句是否落实”作为第二条标准,占30%;把“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了”作为第3条标准,占20%;把“课文内容是否理解”作为第4条标准,占10%。他说:“语文课讲得多,分析得多是国际通病。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越来越感到张田若先生说的正确。

    学语文是为了“文化”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文化”的过程。而“文化”学生,只能在读中“文化”,老师的讲解、点拨、激励,只能起“催化”作用。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让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活起来。

    《当代教育家》杂志总编辑李振村先生出生在山东省沂蒙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升入小学五年级,教他语文的是一位叫徐宗文的京剧演员。这位“门外汉”,不会讲解,但会朗读。这不奇怪,因为他文化底蕴深厚,能说一口流利动听的普通话,又是演员,感情丰富且又善于表达。山村的孩子们,第一次听到这么纯正的普通话,第一次听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李振村被徐老师的朗读感悟得泪流满面。这位老师还经常朗读课本以外的优美文章给学生们听。下雨了,教描写下雨的诗;下雪了,教描写下雪的诗。学了,就叫背李振村痴迷语文了。

    斯霞老师说:朗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训练。好多词语讲不清,读好就行了。

    江洪春:朗读和说话,培养的是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而朗读不但是一种能力,也是得“文”的渠道。

    读书要有情,情不是装出来的,不是拿捏出来的,是走进文本的一种自然流露。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过程磨砺的是意志、理念和能力。

    瓜熟蒂自落,水到渠必成。课文读熟了,难点突破了,课文内容也就自然理解了。一些人囿于传统的偏见,夸大了烦琐分析的作用,似乎摒弃了烦琐分析,学生便无从理解课文内容。事实上,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乃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去读书。这就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张田若先生反复强调“要把阅读课上成读书课”的道理也在于此。

    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古人说: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朗读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wf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