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骆秉章研究
【转】生擒石达开他是首功,却生生变成了大渡河之战的第二大倒霉蛋

【转】生擒石达开他是首功,却生生变成了大渡河之战的第二大倒霉蛋

作者: gdlyz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17:02 被阅读7次

    雁小驴

    18-03-1418:09

    原帖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4906874219876536&wfr=spider&for=pc

    说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很多人心中总不免涌起两个字——倒霉。的确,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百年不遇的洪水,石达开真不至于输得那么惨。但是,翼王虽然倒霉,却不能称之为倒霉蛋。

    如果有人看过小编之前写的文章,就会知道小编对石达开评价并不高。相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认为石达开出走是缺乏大局观,而出走后战绩不佳,也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并没有百度百科吹的那么好。

    然而,在大渡河绝地,石达开的表现却令人肃然起敬。他先是“舍命全三军”,以一己之身换回部下的性命,后来,他身受凌迟酷刑而不发一语,更是大义凛然,铁骨铮铮。

    大渡河虽然造成了石达开的悲剧,却也把他塑造成为悲剧中的英雄。可以这么说,没有大渡河之战,石达开的英雄形象必然大打折扣。

    大渡河一战的72年后,另一支部队来到此地,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没有变成“石达开第二”,而是胜利越过了天险。他们成功之后,每次宣传都会把石达开拎出来做一个对比。大渡河从另一个角度也成就了翼王的名气。

    我们可以用“虽败犹荣”四个字形容大渡河之战的石达开。反观他的敌人,尽管是胜利者,却在“河神助顺”的天时下,胜得不那么光彩。尤其是其中的两个人,真可以称得上数一数二的倒霉蛋。

    小编便用两天时间说一说这两枚倒霉蛋。今天讲倒霉蛋第二名——王松林。

    说起王松林在大渡河一战中到底干了些什么?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人可能还会反问一句:王松林是谁?

    王松林,就是生擒石达开的首功之臣。

    那么,这个王松林是怎么在大渡河一战中变透明的呢?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王松林是长沙人,咸丰年间投入湘军,先后在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与太平军作战。大渡河一战之前,他已因军功升成为都司,管领南字营。

    我们看一看清代武官等级,在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之后,才是都司。因为太平天国之战,到了大渡河之战的同治二年,清朝的武官早已封的满天飞,连总兵闭着眼睛一搓都能搓一簸箕。所以说都司虽然是正四品,却多的就像最近新西兰泛滥的野兔,能填平一个马里亚纳海沟。

    而且,石达开兵困大渡河,最早来到大渡河北岸的清军是总兵唐有耕的振武军。一直在南岸阻挡、偷袭石达开军队的是当地土司王应元和岭承恩。后来,越来越多的部队被调到大渡河一带,王松林和他的南字营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所以说,王松林不干出点惊天动地的大功劳来,他注定只会在大渡河一战中打个酱油。

    如果把大渡河一战比作一场电影,那么王松林到来时,电影已经快放完了。在这之前,石达开被困洪水,扎在马鞍山的大营被土司岭承恩趁夜色偷袭,粮草也全被夺去。没有粮食,太平军只得杀马、采集桑叶充饥。在经历几次强渡失败后,驻扎在紫打地的大营被敌人攻陷,石达开残部只得狼狈逃往老鸦漩。

    如果不出意外,石达开的失败已经注定。但对于清军来说,生擒太平天国的翼王却不是那么十拿九稳的事。石达开说不定会逃走,也有可能自杀。他如果往大渡河里纵身一跃,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作为惯例,清军肯定是要上报石达开死掉的,但万一他没死而从大渡河里爬上来,你说,清廷大佬们可有多填堵?

    就在这时,小都司王松林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到石达开军中做一个说客。清军们看着这个小伙子,佩服之余又都替他捏了把汗。

    因为断粮多日,马匹、桑叶早已吃光,为了活下去,太平军有相杀噬人肉者。这种情况,连主帅石达开都禁止不了。清军与太平军不过一河之隔,在老鸦漩连续不断的惨叫声中,他们清清楚楚看到了一个人间的地狱。

    不过,王松林的行动虽然大胆,但成功率却非常高。在经历将近一个月的苦难之后,太平军早已人心离散。很多人私下串联,要把石达开抓住,献给清军,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

    至于石达开本人,心底深处也在渴望有这么一个人的到来。自出走以后,他多次陷入险境,却从未输得这么惨。看着身边的将士自相残杀,石达开除了自责,应该也想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被部下绑了送去清营,那是颜面尽失,生不如死。他可以自杀,但作为一个主帅,是他带领部下陷入绝地,就需要挺身而出,为部下负责。对于石达开来说,王松林是一个媒介,可以让他漂亮地完成“舍命全三军”的义举。

    所以说,王松林的任务难度并不大,别人不敢尝试是缺乏他的眼光和胆量。

    王松林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不久,石达开下令部下剃发,把正在制造的船只砸碎,枪炮刀矛扔在河中。他本人则携子走入清营。

    对于清军来说,胜利也是分等级的。打败敌人,敌军主帅逃走,这种胜利只能算及格;打败敌人,也杀死了敌军主帅算是八十分;不但打败敌人,还把敌军主帅生擒活捉了,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满分100。

    王松林虽然在大渡河畔姗姗来迟,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获得了生擒石达开的首功。对于清军来说,有了王松林才有了这次完美无缺的胜利。

    看着石达开亲自走入清营,清军们都乐坏了。不过马上,他们就差点为了抢夺石达开火并。幸好,骆秉章及时派来了刘蓉。

    刘蓉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知道,成都距离紫打地很远,小编用百度地图测量了一下,是334公里。所以,在交通不便的晚清,大渡河一战打响后,四川总督骆秉章是在成都遥控指挥这场战役的。随着战事的发展,骆秉章认为,这么下去不行,需要派一个大佬到大渡河一带坐镇。骆秉章70了,老胳膊老腿自然不能亲自去,所以他派出了47岁的布政使刘蓉。

    作为布政使,刘蓉自然不能光杆司令只身前往,他带了很多随从。其中,一个叫作黄彭年的幕僚是刘蓉的左右手。

    事后,黄彭年曾经高度评价王松林的举动:“非王松林身入贼巢,则石逆亦毙于乱军之中,断不能生致。”

    按说,王松林会获得朝廷的封赏,前途一片大好,然而,骆秉章写《生擒石逆疏》,根本连他的名字都没提。

    王松林怎么会这么倒霉?

    原来,王松林在说动石达开部投降后,私自收编了石达开部下三千人。当时,因为活动在四川的起义军李永和、蓝大顺、石达开已经被先后剿灭,兔死狗烹,清军再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了,连在大渡河包围石达开的唐有耕部都面临着裁撤的命运。王松林的举动被上司认为是年少喜事,功过两不相掩。因此,骆秉章大笔一挥,把王松林变成了大渡河一战的透明。

    王松林立了个大功,却没有得到奖励,已经够倒霉的了。谁知,多年以后,他的“说降石达开”之名也被另外一个人夺走了大半。

    光绪年间,《越巂厅志》出版。作为一本地方志,自然要彰显本地人的丰功伟绩。越巂厅地处穷乡僻壤,本来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名人,所以生擒石达开的功臣自然要大书特书。

    于是,一个叫作杨应刚,曾经参加大渡河之战的越巂厅本地人成为了身入敌营,劝说石达开的主角。总算杨应刚有良心,他没有像骆秉章在奏报中一样,完全抹去王松林的名字。所以,当杨应刚面对石达开侃侃而谈时,他身边的随从就是王松林。

    小人书插图,石达开会晤杨应刚和王松林

    王松林倒霉就倒在擅自收编那三千人上了。不过,这个造成他倒霉的行为却是一件大大的善举。因为,未曾收编的石达开部两千人先被遣散七百,剩下的一千多人驻扎在大树堡,清军趁机利用夜色掩护进行了杀降。

    试想,如果之前的三千人没有被王松林收编,他们很有可能就让清军连锅烩了。王松林这件冒失的举动,牺牲了自己的前程,却挽救了三千人的性命。

    不过,王松林虽然倒霉,比起倒霉蛋第一名来,还差那么一点点,这个排名第一的倒霉蛋是谁呢?且听小编明天接着说。

    雁小驴原创。

    主要参考资料:

    《石达开自述》

    骆秉章:《奏为生擒逆首翼王石达开等并剿灭发逆巨股恭摺由六百里驰奏》

    黄彭年:《代刘蓉致骆秉章禀稿》;《黎雅纪行》;《黄彭年复唐炯书》

    《光绪越巂厅全志》

    都履和:《翼王石达开涐江被困死难纪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生擒石达开他是首功,却生生变成了大渡河之战的第二大倒霉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byt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