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选择决定命运,是说个人的选择对命运的影响非常大,当然更符合实际的情况是个人选择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影响了人的命运。那么对个体来讲,到底是什么决定了选择呢?
第一种情况,环境决定选择。弗洛伊德在很早的时候就发现,将一个人催眠后让其带一把伞去隔壁的房间,唤醒后问对方为什么会带上这把伞,人们的回答是:“我想看看这把伞怎么样?”或者“我担心会下雨”,就是没有人说这是别人让我带的。现代的科学也验证了这个情况,人的很多行为都是首先由潜意识发布命令,然后再由意识组织起一个合理的理由,而潜意识作为一种更加基本的单元,更加容易对环境做出快速的反馈。他们看到促销信息,忍不住买买买,看到娱乐八卦,开始不停地刷微博、刷视频,看到鸡汤文章,马上就像打了鸡血要努力奋斗。在对环境的本能反应下,他们更多的体现出了自己Nothing的一面,从众,随波逐流,不必为结果负责,也看不到自己的独特性。
第二种情况,性格决定选择。进入这个层次后,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他们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天赋,性格中的优缺点,独特的兴趣爱好,我们在做出选择时,会考虑什么是自己喜欢的,什么是自己擅长的,什么是自己向往的,不再人云亦云,也不再轻易随波逐流,我们的一些更加理智、重大的决定开始呈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考虑到自己的独特性后,他们开始体现出自己Me的一面,我是不一样的,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第三种情况,使命决定选择。他们意识到个体是会消亡的,需要有更久远,更有意义的东西流传和影响世界,那就是“改变身边人的生活”,这种超越个体的目标,称为使命。
德鲁克年轻时随父亲拜访经济学家熊彼得,他父亲问这位经济学大师:“你现在还会想别人要怎么记得你吗?”“当然,这个问题对我很重要,现在我希望以后的人记得我是经济学的老师,一位很会教学生的老师。”德鲁克的父亲听到这个答案感到惊讶,熊彼得继续说:“到我这个年纪,才慢慢体会到,只让被人记得你的理论著作是远远不够的,除非其他人的生活因为你的行动而有所不同,这样才算是有作为。”“让其他人的生活因你的行动而有所不同”是熊彼得赋予自己的使命。
履行使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少时候甚至要逆着自己的个性行动,会很痛苦。但因为目标感足够大,价值观足够强,个体可以逆流而上,克服践行使命带来的痛苦——不怕痛苦,就怕痛苦得没有价值。这时个体不仅仅只考虑自我,而是会考虑到除我以外的他人,因此也从ME上升到了WE。
实际的生活中,在不同的角色或方面个体会采取不同的选择标准。有的人对于吃喝没有什么想法,是个“环境人“;在玩乐上随心所欲,是个”个性人“;对于自己真正看重的事情,则是全心投入,死磕到底,这一面就是”使命人“。
人生的发展也不会是一个完全直线的过程,从nothing到me再到we,而是有多种可能,或许有些方面一直停留在nothing阶段,或者有些方面发展到了me阶段,或许发展到we阶段又退回来了,或许从一种we又发展到了另一种we。不过也正是这样,世界才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参考古典的《选择决定命运,什么决定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