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获:
1.在处理一个问题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直到能用理性脑来思考时再解决问题。
2.决定自己要做什么,比试图让孩子做什么好得多。
3.在制定和实施限制(规则)时,要让孩子参与进来。
4.当孩子违反了限制时,问启发性的问题,比你直接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以及该怎么做,要好得多。
我的经历:
1.我基本上都能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但是当孩子不遵守规则时,我常常心中带着烦躁或怒气指责孩子,而且不是提醒,而是我指出她的错误及她应该怎么样。
我应该这样做:
A.先平静自己的心情,冷静下来。(我常常带着情绪说话,这点对我很重要,是练习的重点)
要告诉自己:“我感到有点烦躁,需要先平复一下,等我平静下来才能真正做到尊重。”
B.启发性问题而不是告诉或说教。
“小悠,按照我们的规则,现在你该做什么了?”
她可能会说“等会儿”。
我将这样做,拉住她的手或在她身边做下,说:“你自己关电视还是我帮你关上?”(举个例子)
2.我常常试图让孩子去做什么,而不是自己要做什么。
其实按照课题分离的原则,我只能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去命令孩子做什么。
比如我家孩子常常拖延,作业能拖就拖,我就去催,其实作业只是她的课题。
所以我将这样做:
A.跟她制定规则,约定九点半之前我可以帮她解决作业上的问题,九点半之后是我自己的时间。
B.然后我就坚定地做到九点半这个界线。这才是我能决定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