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区里碰到一个正在看孩子的熟人,一见到我,她就冲着孩子说:“快,叫爷爷。”孩子看了我一眼,立刻把头趴在了奶奶的肩膀上。奶奶无可奈何地说:“这个孩子见了人就害羞。”
有一位朋友跟我说,他们家老大的缺点就是太老实憨厚,不如老二聪明伶俐。还有一位说,自己家老大很文静,而老二却太顽皮淘气了。
上面这几位家长,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把孩子的特点当成了缺点。因为认为那是缺点,所以总对孩子有一些遗憾。
缺点是指人的短处、欠缺之处,与优点相对。特点是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特别或特殊之处,孩子的特点包括好吃、好动、好奇、好胜、好表现等。缺点是不足,是需要改正完善的。而特点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有在不同情景下的利弊大小。譬如害羞,害羞的孩子特别善于自处,而且他们通常都非常友好,善于跟他所欣赏所亲近的人相处,害羞的孩子往往更爱思考,长于抽象思维有创造力。譬如胆小,胆小的人谨慎,不粗鲁,他们更不容易犯错误。
家长一旦把孩子的特点当成了 缺点,就会不停的给孩子贴标签,批评指责孩子,刻意的去改变孩子,最终让孩子认同自己的缺点,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家长一定要弄明白什么是孩子的特点,什么是孩子的缺点,区别对待。那么如何对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特点呢?
首先,不要过度关注、提醒。如孩子小时候出现的口吃现象。孩子在幼儿阶段心智发展很快,但口语表达的发展却很慢,语言无法跟上思维的速度,孩子就有可能变得口吃。这时候大人不能过分认真,太认真了,孩子很可能就真的口吃了,之后再要纠正就很难了。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当做没看见,不要去说他,过段时间就好了。再如孩子骂人。幼儿阶段,孩子好多时候是跟着大人学,并不知道骂人的真正意思,不理会,过段时间他就忘了。而如果去提醒他,批评他,他会受到强化,觉得好玩、能引起别人注意,就容易形成习惯,不好改了。
其次,积极引导、鼓励。如孩子害羞怕见生人,这说明孩子见人见少了。那就要多带着孩子到朋友、亲戚家串串门,多到人多的地方去接触人,跟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就会变得大方开朗。如孩子胆小,父母就要积极陪伴孩子去共同经历,积极鼓励孩子去尝试,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适应,克服心理障碍。说教、批评指责只会令孩子更加胆小害怕。
再次,因势利导,把特点变成特长。譬如针对孩子好吃的特点,可以让孩子一起制作美食,掌握制作技巧,体验劳动的快乐。针对孩子好动的特点,可以引导孩子去学习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各项运动,既可以健身,又培养了体育爱好。针对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可以带着孩子去爬山,进行比赛,培养孩子不服输的信念和毅力。针对孩子爱表现的特点,可以在朋友聚会时让孩子给大家表演节目展示才艺,给大家敬酒锻炼口才,培养当众表达能力。
总之,父母不当的教育会强化孩子某些偶然出现的特点,得当的教育会让孩子成长中出现的特点成为特长。家长要成为积极的学习者,努力从传统的经验中走出来,正确区分孩子的特点和缺点,有的放失的对症施策,确保孩子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快乐成长。(2022年12月1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