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部主打青春的电影,从《那些年》到《致青春》再到《匆匆那年》(其实我只看过这几部-_-||),每一部都能引起人们骚动不安的心,看着一大波兴奋地小鹿乱撞的怀春女大学生在我旁边等待入场顿时感觉我的天空灰暗了起来。
据说这部电影原著很有名,不过我没看过,我对这个电影的印象是从朋友圈的一段话开始的,虽然没看懂但是觉得好厉害的样子,后来好像又在哪见过一次然后正好有看电影的机会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它,电影开场主角的旁白缕清了简单的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尤他浮夸的大旗让人忍俊不禁,而女主的《三重门》却在整个电影框架中显得如此鸡肋,不得不说的是场地的选择给电影加分不少,光线和场景的布置在整个电影中也是无可挑剔的,女主的演技也值得夸赞(我喜欢的类型)。然后配角(抢戏王)登场,酒吧里,聒噪的歌声,挤胸露腿的舞姿让我开始有了退票的冲动。与大多数人的青春严重脱节是所有青春系列电影的通病,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没有那么多俊男靓女,没有开房堕胎痛不欲生的青春,为了票房强行加入这些元素我也是醉了。最开始的时候感觉电影剧情叙述平铺直叙好无亮点,直到看完以后我才觉得我错怪了我们苏有朋大导演,我认为这个剧情完全可以拉长成为一部32集电视连续剧《小耳朵与黎吧啦之姐妹情深》,而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把所有的矛盾冲突很好的展现出来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小耳朵与黎吧啦的友谊从一把伞开始,大雨倾盆之时给情敌递一把伞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这也突出了女主的善良,而整个电影中雨景的运用非常好,我们抢戏王也非常合时宜的每次都没有伞带,或许安排二人以一场雨一把伞开始的友谊也代表着只有女主才能给黎吧啦短暂的依靠,然而命运总是是无情的,两人又以一场雨一把伞而天人永隔。
永恒的话题伴随着永恒的争论,什么是爱情?是为了复仇绑架张漾的黑人,还是伤心过度夜夜买醉的许弋,还是夺走她初夜的张漾,或许我还应该在此加上小耳朵。黎吧啦是整个电影冲突的焦点,她的死使得所有人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变化。因为黑人对她的爱使得黑人可以痛改前非,因为许弋对她的爱使许弋一直萎靡不振,因为张漾对她的爱使张漾永远处于愧疚中而难以与蒋雅希相安无事,因为小耳朵对她的爱使得小耳朵无法原谅张漾。就在她死去的那一刻,人物的自我救赎之路就开始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无关对错,但是后果自负。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张漾的自强不息,看到了蒋雅希的任性自我,看到了许弋的醉生梦死,看到了小耳朵的复仇之路,而黑人则是四处流浪漂泊。其实在观影过程中的前一部分我一直是处于吐槽模式,以至于同伴被感动哭了我都没有及时发现,而且一直没找到泪点在哪(不解风情的理工男T_T)。
在我吐槽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好奇这部电影该如何收尾,因为冥冥之中我感觉编剧应该把张漾安排死才符合我所理解的因果论,所以直到海边救人那一幕我还在感叹编剧的安排如此巧妙,以一个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理由去送别张漾的确是一个完美的办法,但是正当我被张漾,黎吧啦,汽车在水中连成一条直线并缓缓下沉的画面感叹时,导演却让张漾浮出了水面。在黎吧啦的坟前小耳朵和张漾分别完成了各自的救赎,多年的心结就此解开,为最后两人在一起创造了条件。蒋雅希在荧幕上说谎的情节让人唏嘘不已,而这就是现实,苏大导演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件事实:在这个世上还有另外一个道理,叫做有钱,任性!谢娜的出现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很好的把握了观众的情绪。对于许弋的结局电影中并没有做出回答,而我们可以想象的到一个没有信念的人是要成不了对自我灵魂的救赎的。最后张漾在李珥左耳说了句话,对应着黎吧啦对她说的话,虽然听不到,但是她已经知道了正确的答案。
青春是一场盛大的筵席,我们一起狂欢,一起哭,一起笑,却只能独自完成各自的救赎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