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才知道,有些多肉大棚是可以去参观选购的。
多肉在中国的发展只有几年,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小城市多肉的普及率并不高,就算是在大城市,多肉大棚的数量也不多,虽说从别国引进多肉已有三四年的时间,但真正发展起来还是在近两年。
我们开始在淘宝上搜索所在地最近的省市,挨个找店家聊,问是否可以去大棚里选购,得到的大部分结果都是,“不好意思,我们的大棚不对外开放。”或者是“我们的大棚只在周*的几点才开放”。
终于,与省会城市某一家大棚客服约好时间。周末,我和脑残叔坐火车前往。多肉大棚多半是在偏远的郊区,下火车以后,我们坐公交车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不过到了多肉大棚,瞬间觉得路途的奔波不值一提。
多肉大棚里摆满了多肉,各种品种的,有许多我从来没见过。大棚里养的多肉,状态都很好,看到好看的多肉,心头就痒痒,恨不得都买回家。我想,这也是许多新手会有的问题,不断的盲目追求品种,其实这样风险是很大的。一来对多肉种植毫无经验,二来养死了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丧气,对多肉种植失去信心。
当然,在那个时候是很难把持住的,我们在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就买了二十多盆。然后不辞辛苦的又带回了家。第一次逛大棚之后,我们家的多肉已经达40多个品种了。也许因为已经入秋,温度比较适宜,所以多肉总体状态都还不错。
第一次尝试之后,我和脑残叔一有空便跑去多肉大棚,也有幸参加了几次多肉大棚举行的活动,而且还认识了不少肉友。
如今,我们去某个地方旅行,逛多肉大棚也成为了必去景点之一。元旦去厦门,我们坐船去到多肉大棚,又买了一些品种回来。而且幸运的是,国内机场安检并不十分严格,带土的多肉也能带上飞机,这个也算是一次尝试。还有,厦门植物园里也有一些多肉植物,黄丽、不死鸟锦都是露养,完全不怕风吹日晒,无需人工叶插,随便散落的一片叶子就可以长出一簇,也正因为这样,黄丽的颜色格外好看。
除了购买多肉,时间充裕的话,还会和棚主交流一番。我发现,大部分棚主其实并不十分在意大棚的运营,倒更像是一名居士,比较单纯的养植多肉,比如种植的技术、品种的研究等等,负责营销的另有其人,或者采取合伙人的形式,让一些有号召力的肉迷参与进来,从大棚拿货,按一定的比例拿提成。
我们之所以喜欢去大棚里购买多肉,一来因为价格通常要比市场上便宜一些,二来可以任意挑选,也不用担心运回来的多肉会受到伤害。当然这也让我们学到了许多。
多肉虽小,学问却有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