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 林欣浩(待完)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 林欣浩(待完)

作者: 沉思故事 | 来源:发表于2020-10-06 12:20 被阅读0次

    上篇

    10 笛卡尔

    介绍荷兰的独立与特点
    是个很怪的国家,水上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所以拥有欧洲最开明的言论政策,就成为各类异端分子、哲学家的避难地,其中包括笛卡尔
    笛卡尔和先贤一样,具有很强的怀疑精神,他甚至怀疑整个世界。著名的我思我故在,就是指我在怀疑思考,所以我就存在

    他这种哲学角度与中式哲学不一样,中式(比喻式)哲学特点是不细说,不深究,不推理,不演绎,更不会自我怀疑,所以听着韵味无穷,但又说不清楚;

    西方(数学式)哲学正好相反,有着数学般的严谨

    11 理性主义

    笛卡尔根据欧式几何编写几何原本,几何原理本身囊括了自然现象,但又超越于自然现象,所以让哲学家相信这世界有一些理性,就像几何学那样,是超越于客观世界的

    笛卡尔想象中的哲学体系应该像欧氏几何一样,先要有一些不言自明的公设,然后用演绎推理的方式推导出整个哲学世界

    12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方式看待问题,英文叫metaphysics
    后人在编纂苏格拉底著作时,将之分为两类,一类叫physics,另一类不知道怎么起名,就干脆叫物理学之后的学问,这是形而上学最初的由来

    易经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意思是:超过我们感知之外的那些无形的东西称之为道,即道理、抽象的东西,也即老子的大道无形;我们能感知到的那些有形的东西称之为器,即东西,物质;日本哲学家井上哲次郎在看到metaphsyic后联想到易经就翻译成了形而上学,很妙!

    作者认为还可以这样理解"形而上学":
    小孩子从生活中一件小事向父母追问,最终的问题都将是形而上学的问题,探讨人为什么活着,太阳为什么遵守物理定律等等。

    13 二元论

    唯物主义反对二元论,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精神不过是大脑生理活动的结果;当然也有唯心主义一元论

    作者认为从二元论的角度看问题,可以避免痛苦。二元论有心灵内和心灵外,感官上的痛苦是不难忍受的,因为是相对的,快乐得到的越多,越难体会到快乐,同理痛苦得到的越多,越难体会到痛苦;

    而在精神世界,即心灵内,就容易忍受痛苦了,只要意志坚定,我自己就是王,想怎么看待就怎么看待,大不了做阿Q,佛系或者意淫幻想。

    所以殴打、饥饿,嘲笑、贫穷、世俗都无法伤我

    在二元论的世界里,外部世界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尽管我们会尽全力避免不好的发生,但仍旧会发生,但客观世界的得失不那么重要,关键是内心这一元,我们自己可以完全做主,这就让人产生很大的安全感 。

    九阳神功: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这句话的意思和二元论想法差不多,不管外界如果强悍无礼,我都自由地过自己的人生,顺其自然

    但是二元论的人生观有一个痛苦解决不了,那就是我们关心的人对我们的负面评价。他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完全可以忽视,但是对于我们关心的人,这点是极难做到的;如果做到了,我们也就成了不关心任何人的冷血动物

    14 唯我论

    只能确认我存在,外界的一切存在不存在我不知道,这叫唯我论
    听起来荒谬,若外界都不存在,那哲学家还怎么活下去?

    唯我论可以让人变得坚强。人会感到天上地下唯我独大,不用害怕任何事物。作者认为,这种在唯物主义者看来虚假的东西,对我们同样有用

    当唯我论与目的论结合在一起时,威力更大。目的论说的是世间万物都是因某种目的而存在,这种观念常被宗教所借用;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有个情节,女的追求男的,没成功,马上要错失机会的时候,香港遭到攻击,在战火中,男女主人公同生共死,得以终成眷属。此时张爱玲写道: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谁知道呢,也许就是因为要成全她,所以才陷落。
    这段话就是典型的唯我论和目的论。文学中的这种手法反而会呈现一种美,给予一种看待人生的全新视角

    笛卡尔体弱多病,经常晚起。被瑞典女王招去做老师,结果因为天气寒冷,得了感冒转为脑炎,去世

    15 斯宾诺莎

    斯宾诺莎出生在荷兰,他的怀疑触怒了犹太教会;教会长老劝说他不要有异端倾向甚至奖励时,他不为所动,最后他在荷兰被所有人嫌弃,连父亲都不理解,还和姐姐打官司

    但是他却没有被摧毁,晚年出名了,有富商愿意资助没有收,也有国王邀请他。
    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伦理学》,全称是《按几何顺序证明的伦理学》,很显然他是继承笛卡尔学派的,他找到了一条公设:世界上存在一个不依赖于外界的物体,称为实体,它是唯一的,不可分的,是善的;这种观念给他带来了强大的信念以抵御外界压力:

    即无论别人如何对我,我都是实体的一部分,而且我和世间万物都是一体的,从这个设想中可以有无限的力量和安全感

    这种与万物一体的观点与中国的天人合一很类似,庄子有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他这种观点受到科学家的的质疑

    16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培根是和笛卡尔同时代的人,强调知识就是力量,重视事实,在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科学知识,这就需要用到归纳法

    洛克是第一个向数学家发起挑战的科学派的哲学家;他认为人一出生就是张白纸,什么都要靠后天习得,斯宾诺莎等人号称的公设,都是无根之木;他也承认人的本能是存在的,但这只是习惯而已,并不是比客观世界高一等的理性

    但数学家也能攻击洛克他们,说归纳法存在漏洞,无法证明所有的个体都遵循单个个体的真理,所以归纳法得出的是概率真理

    笛卡尔、斯宾诺莎代表的数学家派,被称为理性主义,洛克代表的科学家被称为经验主义(即观测结果来取得知识)

    17 莱布尼茨

    法国的莱布尼茨反对洛克。他表现得信仰基督教,他实际上并不虔诚,内心很多地方与斯宾诺莎是相似的;

    他还喜欢给贵族小姐写信,宣传学说取悦她们,但信的内容是正经的,但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个正经的哲学家竟然也干这种事,类似今天在QQ上大量与美女聊天但又不线下约美女的那类人

    莱布尼茨在给贵族小姐解释时,说了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他认为物质占空间,那就可分,一直分到不可分为止,那时候它就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所以物质是由精神组成的

    这样,莱的观点其实是与斯宾诺莎相反的,作者认为,这正是理性主义者的弱点,所有的结论都建立在不一定靠谱的公设之上

    18 牛顿

    牛顿在哲学上倾向中于经验主义,是洛克的好朋友

    牛顿与莱布尼茨在发明微积分事情上起了争执,英国皇家学会认为牛顿才是微积分的发明者。

    英国由于民族主义,不承认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的易用性(整个欧洲采用的都是莱布尼茨符号),坚持一百多年使用牛顿发明的符号,给英国学术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牛顿与胡克起了争执,牛顿又无耻地将胡克打击了下去

    历史学家考证,牛顿被苹果砸中从而想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假的,之所以传播甚广,主要是伏尔泰宣传的。。

    19 机械论

    牛顿力学的优秀与影响,对哲学的影响是产生了机械论

    顺着牛顿力学的思路,有人开始想,既然世间万物都要臣服于运动规律,那么动物、人类的身体,是不是也会臣服于这些规律呢? 进一步想,是不是人类的思想、感情也符合这些规律呢?

    用物理学来解释包括人类意识在内的整个世界,这种观点就叫机械论,也叫机械唯物主义(即去掉辩证法后的唯物主义)

    科学研究不断证明牛顿力学的成功,也就在不断扩大机械论的地盘

    传播机械论的一个人,霍布斯

    机械论寄托了一个理科生对世界最美好的幻想,无论多么复杂,终将归结于数学公式之中

    20 决定论

    科学越进步,机械论的威信就越高。
    但其问题在于,如果我们的意识都是一系列物质运动的结果,那还有什么人生意义呢?

    由机械论容易导出:决定论,即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物理规律来解释,每个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整个世界该如何发展、走向何处,都是由自然定律决定好了的没有说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一个支持决定性的证据是,在20世纪前,人们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随机数

    没有随机意味着一切都可以计算,也就意味着人类没有自由意志,我们头脑中的每一个念头,其实在前一秒钟就决定好了。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意识是由物质完全决定的,服从严格的物理定律

    佛教强调因果,这和决定论很像。但佛教同时认为,人有自由去主动领悟世界的本质

    决定论有安慰作用,既然一切都是被决定的,那就不需要努力,没有压力,随遇而安就好,和宿命论很像。遇到坏事就是这是命,遇到好事就说这是缘分,讨厌的人碰到坏事叫报应,讨厌的人碰到好事,又说看谁笑到最后(这时又讲辩证法了)(二元论也有安慰作用,那决定论是如何安慰人的痛苦呢??

    21 休谟

    挑战机械论和决定论
    他是经验主义者,但他认 为之前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都有缺陷。有些问题讨论是没有意义的,超出了人类回答的能力

    休谟认为只有两类知识是可信的:

    • 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如几何学
    • 我们自己感受到的经验,摸到什么、看到什么,都是可信的

    休谟拿『因果律』下手了。

    1. 因果律显然不属于第一类知识,没有经验不可能导出因果关系;
    2. 因果律也不能由经验得到,因为因果律强调一、有先后关系, 二、关系是必然的
      但实际上,我们无法由经验来说"关系是必然的"

    所以休谟认为,人相信因果律 是一种心理错觉,只是因为我们总是发现两件事一起发生,我们就期待它们能再次一起发生(用得是归纳法),但这并没有可靠的依据

    休谟的质疑不是抬杠,统计学上也强调,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因果性强调“必然”

    如果我们强行认为某两件事存在因果,那就有问题了,我们用的是归纳法,而归纳法得出的是普遍规律,即因果关系,那么归纳法的使用前提就是承认因果律,成循环认证了。。

    22 休谟的理论把科学和哲学给推翻了

    他问:科学家凭什么认为世间存在普通规律?如果我们认同了休谟,则那意味着做科学实验没有任何意义了

    此时哲学的困境是:一个是休谟的怀疑论,一个是科学的决定论。这两个观点正好是互相矛盾的;

    23 教会对言论的打击

    对教会权威打击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牛顿,一个是达尔文。
    有意思的是,教会竟然赐予牛顿巨大的荣耀。一方面是因为英国教会较为开明,另一方面牛顿本人是虔诚的基督徒

    教会唯一的武器就是信仰。一旦这信仰被科学、民主等思想慢慢消磨掉的时候,教会的权力就是瓦解,说话再不好使了

    24 康德

    • 提出先天认识形式:相当于有色眼镜,因果律存在于其中(而不在物自体中);它是人类心灵对物自体的处理机制,每个人都一样;
    • 物自体:世界本来的样子,人类是永远不知道的;意识就是物自体(因此意识是自由的
    • 表象:通过“有色眼镜”观察到的世界的样子;科学家只能研究表象世界,其研究对象都是带有因果律的

    空间、时间、和因果律都是先验的,即是先于我们的经验的,如果 一个知识不具备空间、时间和因果律的要素,我们是完全不能理解的;如果我们靠理性去研究这些命题,将得出自我矛盾的答案

    在康德看来,心灵会加工客观世界,所以他属于唯心主义

    康德之前的哲学危机,是休谟对因果律、及至人类理性能力的怀疑

    康德的解决办法是将世界分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完全不可知,另一部分是可用理性来把握;这样既没有破坏休谟的理论,又让人类重新信任理性

    如果我们接受康德的哲学观,我们就同意,这世上总有一些东西我们是无法认知的,我们只要安于在能认识的世界里生活就好了

    有趣问题:有没有四维空间呢?(第四维不是指时间,而是纯空间上的)

    我们可以间接体验四维空间:假设有一个四维空间的物体穿过我们人类的三给空间,我们人发现它在三维空间的投影随着时间而改变,这就相当于体验到了。只不过我们永远无法得知这个四维物体是什么。这不就是康德的世界观吗

    康德认为道德也是处于先天认识形式里的,如果一个人做好事是为了得到表扬,这不算道德。孟子云:恻隐之心,有皆有之

    康德只有152cm,在哲学上却是个巨人。他身体不太好,脾气很怪,很闷骚,但又很高寿(活到了80多岁)

    25 黑格尔

    黑格尔认为先前的哲学家们都犯了一个毛病:用理性去研究理性

    我们今天对辩证法有一种庸俗的理解 ,说辩证法就是看待事物要分两个方面,别人批评一个现象,你非要说:这件事也有好的一面嘛,这是对辩证法的极大误解

    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世界的本质,它无处不在; 矛盾双方可以共存,处在互为差异、甚至互相冲突的动态之中; 正题和反题发生强烈的冲突,结果并不是一方消灭了另一方,而是最终化为合题,达到了协调、升华了。 最终达到的终极真理是"绝对精神"

    黑格尔同时认为包括康德在内的以前的哲学家们,错在了将人的理性世界和客观世界看成是互为对立、矛盾的两个事物; 在黑格尔看来,矛盾的东西是统一的,因此人的理性和客观世界之间虽然是矛盾的,但不是割裂的,可以通过不断地辩证统一,最终成为一个合题,换句话说,理性通过不断地辩证,就可以完全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面貌(如果验证最终它符合了真实面貌呢,毕竟人又看不到真实面貌?)

    之前的哲学家,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但都是真理运动的一部分,也是绝对精神的一部分

    认为世界万物发展必遵从绝对精神,因此绝对精神是决定论的,他认为历史不是人类创造的,人类只不过是历史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

    康德和黑格尔的著作都很难懂,大量使用长句

    最后作者为辩证法举了些例子:
    独裁者疯狂镇压革命者,正题是统治者势力太恐怖,反题就是革命者势力也不弱小,否则也没必要镇压了,合题是统治者危险了

    一个人刻意炫富,反而说明他穷怕了;一个人嘴上老说狠话,也许他实际上很软弱;
    男女最悲凉的关系不是恨,而是淡漠

    以上例子都符合辩证法

    下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 林欣浩(待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ht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