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交互的方式,区块链是对人类的价值交换方式,比如交易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它是系信息重构之后的一个价值重构。
互联网最早的应用是从门户网站开始的,像雅虎,新浪这些网站对于传统的信息媒介,像报纸,电视,杂志进行了降维打击。从这个时候开始,信息的传递开始初步的去中介化,然后逐渐变成了谷歌,维基百科,然后接着就是脸书,优酷点对点和多边多点的信息开始进行交互。从报纸,杂志到门户网站,再到社交媒体,互联网的出现让整个信息世界都重构了
所以你看到互联网对信息的重构有两个路径,第一个就是从与信息联系最紧密的行业开始渗透的,第二个是从静态编辑到动态交互。
我们虽然不能将区块链的发展轨迹和互联网做类比,但这种路径中透露的规律是可以借鉴的,所以对应到区块链上重构很有可能也遵循这样的规律第一,与信用联系最紧密的行业会最先受到冲击,第二个是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
所以去块链第一个会颠覆和重构金融,然后慢慢的。在p2p领域也会建树
区块链的局限在于三个纬度。
第一个是技术纬度,目前比特币算是区块链最成功的落地应用,那市面上沸沸扬扬,很多创业项目很少有商业价值,为什么呢?因为算你也好,算法也好,还不足以支持大规模落地应用。区块链的应用,重塑他依靠的是同步式的分布式长记账,所以在一个复杂的网络里要分布式记张就要同步验证存储信息,这对算力算法都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现在的情况是通过区块链来进行资产清算,比现在中心化的清算体系要买好多倍,有个区块链专家很坦诚的跟我说现在区块链能做的其实中心似的信用体系都能完成,而且效率更高,那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大的金钱和精力呢?主要是为了抢滩未来。
第二个就是制度摩擦。区块链技术设计的是信用,是用技术来取代信用主体,那目前来看,人类最大的信用主体是什么?是主权国家。我以前说过,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的血液循环,属于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部位,从国家角度来讲,信用崩塌和主权合法性丧失几乎是同义词。所以金融行业在任何国家都是监督。最远行业容不得闪失。
而我们都知道新技术在落地应用演化的过程中,一定是伴随着泡沫从蒸汽机到电力再到互联网没不如是。所以所有国家都会对涉及金融信用的技术应用睁大眼睛非常小心意,这中间可能产生的制度摩擦可能是要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第三个就是人性的问题,这是一个特别根本的问题,按照区块链的底层逻辑,这个练习公开的加入的节点越多,练的信用就越高。但是从个人的角度上来说,一旦上面一切都是透明化,一切可溯源,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特别尴尬的问题。从市场演化的角度来说,我们一直在设计各种制度,要创造一个更透明的环境,但是一切都跟水晶一样透明真的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嘛。
个人和个人之间机构和机构之间,行业和行业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所以目前来看,这种完全开放的链也被称为公园多少是有点乌托邦性质的,所以在之后又产生了失恋联盟链这些变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