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笔记43
秦孝公开始重用公孙鞅,公孙鞅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他规定民间禁止私斗,一切赏罚和爵位都以军功为标准,奖励生产,如果因为懒惰或者经商而导致贫穷的,一律罚为奴隶,没有立功的人即使很富有也不能用豪华的东西。这些法令制定后没有马上公布,公孙鞅怕百姓不相信他,所以他在南门树起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能把它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金。
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没有人去搬。公孙鞅以为赏赐太少,于是把赏金改成五十金。这时有个人站出来把木头搬走了,公孙鞅马上给了他五十金,表明自己说话算话。不久他就公布了新法令。
刚开始改革的时候,大家纷纷反对,很多人都说新法令不好。不久太子也犯了法,公孙鞅说:“法令之所以得不到贯彻,都是上面的人没有好好遵守。”他就要罚太子,当然,太子是不能被施刑的。所以太子的两个师傅就代替太子受刑,一个被打了一顿,另一个在脸上刺了字。
从此秦国人都不敢犯法了。10年后,全国上下都觉得新法令好得很。秦国治安大有好转,士兵的战斗力也提高了很多。当初那些说新法令不好的人现在却夸奖起来。公孙鞅说:“这些人都不是好人。”下令把他们迁到边境去,从此没有人敢议论新法令了。
公孙鞅很快被升为掌握兵权的大良造,开始带兵打仗,多次击败魏国,迫使魏国把都城迁到大梁。魏惠王叹息道“:我真后悔没有听公叔痤的话!”公孙鞅回来后,被秦孝公封在了商这个地方,从此人们就叫他商鞅了。
商鞅的改革得罪了不少秦国的权贵,有人劝他最好全身而退,免得被人陷害,但他没有听从。不久秦孝公死了,太子继位。那些反对商鞅的人就说他的坏话,诬陷他谋反。太子派人去抓商鞅,商鞅被迫逃亡。
逃到关下的时候,他想在客店住宿,老板不认识他,说:“商鞅的法令规定客店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要受惩罚。”商鞅叹息道:“我现在算是知道我的法令不好的地方了。”他好不容易逃到魏国,但魏国不肯接受他。
商鞅想逃到别的国家去,魏国人说:“商鞅是秦国的通缉犯,秦国那么强,我们不能得罪秦国。”他们把商鞅送回秦国。商鞅最后被秦国人车裂而死,但他实行的法令保留了下来,秦的国力日益增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