窅然间,恍如隔世,不用悲伤,生命就是这时光隧道中的一瞬,来了又回,从来都是短暂的一瞥,而我们最终也将不知所踪,我不是杞人忧天的一群,却也偶尔这么想。但更多的时候,却依然热爱这光影,为来到这里,与之交汇而惊喜万分,也为终将离开,窅然遗落而悲伤不已。在这一瞥中,伴随着我们的皆是情,出现时的欢喜,离开时的悲喜交错,以及过程中的爱恨嗔痴、喜怒哀乐,这些情感交织着亲情、爱情、友情,丰富每个人这短暂的瞬间。生命,没有永恒,作为个体的我们而产生的情亦是如此。但是,人们却时常渴望能永恒,就像期待有永恒的爱一样,明知难觅,却依然情愿为它奔赴;明知要离去,却依然笑着流泪,还说:再 见!也许,这就是我们!
像自然万物一样,我们也都遵循着一个规律:变,无穷尽的变。风云变幻、白驹过隙、过眼烟云……古人从来就有这些领会。因此,古往今来,被记住的只是所谓的时间的累积,以及那短暂一瞥中意识的弥留。而爱作为生命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对个人而言,没有所谓的永恒,即使如此,依然愿意相信爱,生命短暂,生活中还是应该好好爱。当然,与它相对应的恨,也是一样,也就没有消逝不去的恨,所有的情感都一样,正面或者负面的,消极或者积极,都没有所谓的永恒,所以凡事也就没有了斤斤计较的必要。说是恨某个人一辈子或者爱一个人一辈子,那都可以当作是当时情境下的一种即视感,但到底不可触摸,来了又去。可是,依然许多人把它当真。这一次的轮回,倘使爱恨纠缠会有多难捱;若无爱无恨又将如何过完这一生?
经常从电视上看到,婚礼现场的宣誓,说不离不弃、共度一生之类的誓言。可是呢?依然有人离婚、有人背叛、有人继续犯错……我们都明白,誓言只是时时提醒自己不可以违背约定,因此,也就是在这种约束中,才能相伴一生,若是没有道德的批判或者法律的制裁,一切就没有了坚持的必要。人,时时都在更新自己的审美,而又怎能忍受自己一直爱一个人,要么是习惯使然,要么是道德上的自我约束,告诉自己,“我不可以那样做。”才有了相对的长久,即所谓的一生,而这些,却是以原欲禁锢为代价得来的,是自律的一种,所谓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大抵是如此吧!
用叔本华的话来说:“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徘徊。人生就是痛苦与无聊之间的摆钟。” 所以,作为生命中的一部分——爱,也是如此,满足后虽不是无聊,却是随意或想要更多。人总是希望自己被爱,在被爱后还是希望更多的爱,而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一种病态的心理。
越来越发现自己不会表达,尤其是不知道如何表达爱,也看一些书籍,希望从中学到一些对现下有用的东西,但叔本华说:“只有哲学家的婚姻才能幸福,而真正的哲学家是不需要婚姻的。”所以,究竟什么事人们所追寻的爱或幸福?它也许存在,但如何用这短暂的一生来抓住,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确定。
在爱的世界里,所有的两情相悦,都不过是本能而已。爱,是本能使然,不爱也是本能。许多人的眼中,悲观主义者具有天赋的创造与毁灭的权利,他们拥有着冷酷、无情、客观甚至是令人恐惧的理性,但是作为同样拥有短暂一瞬的一群,他们只是过早的看清了生命的本质,而内心的冷静、客观,时常表现出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观点,甚至嘲讽的乐观,其实是一种坚强,是对生命这一瞬轮回里的负责,是一种似乎经历所有磨难、悲欢离合之后依然对生活持有的一种纯真与希望。这也就成了我们每个人来过,经历过苦难后还依然微笑生活的理由,因为,这一世,来到这里,除了经历苦难,还有好好生活,好好走完这不短不长的一生。
其实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去爱,但还是宁愿倾尽全力去试,不顾一切的被它吞噬。而在两个人相处中,做好了两个人共度一生的打算,也做好了对方随时离开的准备,永远提前做了最坏的打算,却还是抱着美好的希望去飞蛾扑火。
爱是什么,从来不知道,只是遵从自己的本心而已,没有刻意的经营,只是顺其自然。 尽管在众人所说的恋爱模式中,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而所体现出来的好,也是觉得应该对别人好,因为,这一瞬太短,不想留太多遗憾,不想让自己在禁欲中恍惚而去。
也曾经幻想过,和一个人慢慢相遇、相知,相守,一起去想去的地方,从碧草纷飞走到枫叶飘零;一起在在海边看潮起潮落;一起在牵手走向落日余晖之中;一起商量着生活的小事;一起依偎着诉说往事,直到头发斑白……有太多的想,可是,太多的意外,太多的诱惑,太多的不确定,也许某一天都会忘记曾经最想牵的那双手,会忘记曾经紧抱着舍不得放开的那个人……而我们,依然爱着,相信着,因为这一生唯有它值得。
所以,作为矛盾体的我们,爱着,体验者,不相信着,却依然努力着,成为如今悲观者中乐观的一群。最终,〃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