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有一句关于“欲望”的名言“清心寡欲的人,肌肤之间自有一种明净的光彩,表现身心健康”。中国古代学者秸康也有名言“清虚歌曲泰,少私専欲。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看样子都反对人有欲望,“欲望”俨然是个洪水猛兽。所以,中国的家长们甚至官员们都谆谆教导孩子和下属:“人要少些欲望,才能幸福一生”。
真的没有中国人会教自己的孩子应当有欲望,应当有强烈的欲望。如果有哪位家长教自己的孩子有欲望,一定是离经叛道之人。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洞洞”,意思是有欲望是一种罪恶,而教后人有欲望则后人也会成为“恶人"。
摸着心口问问自己:“我有欲望吗?”但凡是人,如果说自己没有欲望,一定是个骗子,至少是个虚伪的人,因为没有说真心话。
冬天,太冷。一天早晨,懒懒地从被窝里钻出来,下楼去晨练,突闻幽香从头顶飘来。抬头,却是枯窘的腊梅树枝上,鼓鼓囊囊的冒出了密密麻麻的花骨朵,有些已经绽放开来,黄黄的、嫩嫩的、却又艳艳的.….…每一个小骨朵都在奋力地生长,包裏着的内心,却是长大绽放留芳人间的欲望。
花儿也有生长表现的强烈欲望!
如果没有欲望,那种与生自来的欲望,如何能够在寒冬之际如如此汹涌地挤破严实的树皮,冒出嫩的花芽呢?
便幌然得悟:世间万物,都是有欲望的。而且,欲望越强,生存力越强;欲望越强,成功率越强。
贾平凹在《暂坐》里说:”欲望使人活得独特”。他就倡导人得有欲望,正因为人有欲望,才活得路有特色。欲望不同,各人生存的状态就是截然不同的了。
富商巨贾的身上是最能体现欲望的,初始的对对钱的欲望,使他们想尽一切办法与各色人等交结,打拼出一条说不清道不明的成功之路,建立起自己的金钱締国,当然也是自己的产业帝国,他门的日子过得流血与流油,当然,也有流泪.…
高官达人的身上也最能体现出巨大的欲望,这个欲望就是成为“人上人”,成为“领袖”。这种欲望驱使着他们忘找地奋斗:读书、
增识、工作、结网、巴结、低声下气……最后,成了“人上人",依然仰视自己头上的“人上人",同时也享受自己下面人的印视。在这个
仰视与被仰视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做了许多于社会有益当然也可能在危害社会的事情。反正,他们是成功了,而成功之母,就是:欲望。
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听到“理想”与“信念”,理想与信念是激励人们进取的动力源。其实,理想与信念与欲望,应当是相同的内含的,它们的区别在于词性。
理想与信念是褒义词,而欲望是贬义词。
理想与信念已经从物化的欲能上升为“形而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欲望却处于“形下”的生物本性。
理想与信念有善恶之分吗?我觉得没有。不过,许多人会说有。然而,理想与信念的善恶,这需要看政体,不同政体的理想与信念是不同的,都会指谪政体对方的理想与信念是恶而善。
欲望有善恶之分吗?也是没的。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何来善与恶?这就像中国古代哲学里常讨论的“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善恶之分,关键还是看社会通行原则。在某种环境下,你的善会被认为是恶,他的恶会被认为是“善”。所以,一切皆取决于社会的养成。
那就是人为的“高级”与“低级"之分吧。
就算理想被定义为“高级的精神追求,那也是由被定义为“低级”的欲望促成的。
马云成为曾经万人敬仰的“马爸爸”,是由“人上人”的欲望促成的;马云成为曾经的“过街老鼠",是因为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欲望过度膨胀,最终沦陷在自己想改变国有银行的振臂所谓“理想”的“口德”之下。
翻开历史,审视现实,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欲望使人活得独特。
我们身边以及远在天边的各色人等的生活状态,都是由他们的欲望决定了的:爱与不满足,是成功的动力源,因为对爱(人、钱、生活、地位)的不懈追求,才会去打拼。
人,必须得有欲望,得有强烈的欲望。
关键的关键是:控制好你的欲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