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换了幼儿园,两个月后,我发现孩子行为有了一些改变,老师反映他脾气暴躁、散漫、有一些“奇怪”的行为——打人、钻桌子底下、中午不睡觉。
孩子的表现是:两个月的时间经常出现早上送去幼儿园时不愿意进教室,下午接的时候见我就问:妈妈,你为什么才来接我?我看到孩子迫不及待的想回家。问他在幼儿园玩的开心不,孩子的回答是:不开心或者忘记了。
换幼儿园之前这些问题原来幼儿园的老师只说安全感不是很够,并没有这么多问题。孩子也没出现不愿意进教室,迫不及待回家的情况。
仔细考虑之后,果断换了幼儿园,原因是老师看到了表象的言行,没能领会孩子的需求。也给不出具体的建议。孩子的表现也反向证明了老师并没有关注到这些并进行能引导。
我始终相信,孩子不会天生如此,一定是学校教育者和我们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考察了几家幼儿园之后,我选中了离家三公里左右的一家民办幼儿园,理由是:与园长及老师沟通后发现她们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以及行为背后的需求,当我提及孩子出现的行为后,老师的分析是:钻桌子、中午不睡觉,可能安全感不足,换环境容易出现这些问题。打人和脾气暴躁可能与观看一些暴力动画片、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以及孩子渴望得到关注有关。这还需要具体分析。
回想过往的经历我认为这样的分析属实,也说明老师关注幼儿成长,对幼儿需求有一定了解。所以,果断转学。
转学一星期后,老师给我的反映是:孩子的问题没有我转述的严重,吃饭、睡觉都很好,有些腼腆,主要考虑刚入园都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发现的问题是:正式上课专注的时间不长,需要提升专注力。建议用玩迷宫、拼图、画画等方式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我从儿子身上看到的事实是:下午放学接他的时候他不愿意回家,问他今天开心吗?回答是:非常开心。我太喜欢这个幼儿园了。每天早上和我的告别非常愉悦。
学校教育做到位了,家庭教育是我的责任,反省了一下自己平时的言行,以及教育儿子的方式。我发现自己的脾气是比较暴躁的,孩子顽皮、讲道理不听的时候,我很容易走捷径:威胁、大声制止、甚至打骂。另外,陪着孩子学习的时间不够,多数时候是提供环境让他自己玩,没有做好兴趣培养工作。比如:引导、反馈、修正、奖励等。
对此我做了一些调整:孩子发脾气、顽皮不听话的时候,首先深呼吸,让自己停下来,或者换一个环境。
冷静下来之后,分析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什么,我要的当然不仅仅是孩子的听话,是他的安全、他的好习惯等等。那么我想达到这样的目标,我需要怎么做呢!
第三步,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孩子发脾气背后是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他要看动画片,真的是他爱看动画片?还是因为无聊,动画片是最好的消遣。
第四步,是换一种更好的方式满足孩子的需求。假定孩子无聊,那么就能换一种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比如一起出去玩,或者陪孩子阅读、画画、做游戏等。这样一来,我就能引导孩子到我希望他拥有的状态中来,他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而不至于一骂一哭,只顾发泄情绪,忘记了满足情绪背后的需求了。
昨晚和孩子拼图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孩子不耐烦,不愿意完整的做完游戏,专注力不够的情况。我还是不自主的发了脾气,孩子委屈的哭了,我才意识到,我又忘记了自己的需求,我希望孩子能保持专注力,批评他并不能培养他的专注力,反而可能让他开始厌恶做这个事情。
想到这,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孩子不专注时的表现,他有说他不知道怎么做,也许这个对他来说有很大的难度。
我向孩子道歉,并试探着问,是不是觉得这个游戏太难了,你不想玩了,他回答说:是。你担心自己做不好吗?孩子回答:是的,我怕妈妈说我,我不想失败。
原来,不专注的背后是孩子害怕失败啊。看来,我之前的教育是结果导向的教育,以至于孩子不注重过程的探索,直接想了可能的结果而不敢尝试了。
我意识到;我得对孩子进行抗挫折的教育,另外要时刻用言行告诉他,失败是常事,也是尝试,成功是很多次失败的结果。
我对孩子说:宝贝,我们多做几次就能做好一点,不放弃,做得好的人,都是失败了之后不断尝试,坚持才成功的哦!让我们再琢磨一下,换一种方式试试看?下次失败了就对自己说:没关系,我再试一下!来,妈妈陪你一起尝试。
孩子在我的引导下又开始专心的做起来,几次尝试后,终于完成了拼图。这一次,孩子特别高兴,对我说:妈妈,不放弃,再坚持一下就能成功哦!
原来,孩子在用这些行为给我上课呢?我的言行深深的影响着他。他就是我的镜子,让我时刻警醒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反省自己言行的过程,陪伴引导孩子的时候也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心态:专注、不着急,换一种方式再试一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