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411193/08ef37b4e99e7307.png)
人们只通过形象来思考。如果你想当哲学家,那就写小说吧。 阿尔贝·加缪
80年前的6月15日,未满29岁的加谬出版了《局外人》这本不到六万字的小说。
法国文化评论大家罗兰·巴特巴特说,「《局外人》无疑是战后第一部经典小说」,是「出现在历史的环节上完美而富有意义的作品」。
经常被当做存在主义同义词的萨特,为文称赞「这是一部经典之作,一部理性之作」。
这部理性之作的理性在哪里?它又是出现在怎样的历史环节上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11193/41d28e03e8c9a277.png)
时代的局外人
安静的小职员默尔索,糊里糊涂的结束了一个阿拉伯青年。法律展开调查的同时,他生活的许多琐事,突然被放大,他变得不可饶恕。
《局外人》写的是寻常百姓,走进体制琐碎的轮回,最后被当做典型案例来加重刑责处理。
读者可说是在阅读「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事件」,跟著默尔索走过他怎么活跟怎么死的文字版纪录片。
《加谬笔记》早就记录下,他在18岁时就曾写下「人们只通过形象来思考。如果你想当哲学家,那就写小说吧」的笔记。
默尔索的形象有什么哲学意味?有的,他是这个时代的「局外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11193/3af2c95f24ea770c.png)
他漠然不在乎
二战结束前,加谬已经当过记者,当过报纸主编,写过剧本。他跟宏大的战争与日常犯罪,有过直面体验跟访问当事人的许多经验。
《哈姆雷特》王子面对凶案瞻前顾后,处理人生犹犹豫豫。《安娜··卡列妮娜》遇到爱情先是挣扎,然后就一头扑上去。
《局外人》对生命对生活都是一个态度,漠然不在乎。
按照这个角度来说,默尔索在80年前就已经在耍酷了。
《局外人》出版30年后,安迪·沃霍尔说:「未来,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
《局外人》的有名,持续了N個15分鐘。他的冷漠不关心,太有代表性了。
而且,他是冷漠第一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11193/4799985cd9ea4b48.jpg)
对我都是一样
故事一开始,默尔索的母亲去世,他要去守灵。母亲住疗养院,是被他送进去的。但是,他不知道母亲到底几岁。
女朋友玛丽问他要不要跟她结婚,他说都可以。这种态度,反而让玛丽说她就是喜欢他这个随便,这种轻易。
他把生活跟工作当中的许多苟且看在眼里,却只会吐出「对我都是一样」。老闆要幫默尔索升官,他也只是回答说「去不去都可以」。
他在生活当中的许多随意决定,反而被法庭認定是冷酷,动手则是有预谋。当庭长问他有没有话要说的时候,他先说「我考虑了一下」。接著回答,「没有」。
他的命运,就这样被判定。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11193/add02209dc7299c4.jpg)
社会的局外人
默尔索当然应该付出代价,但是他到底有多错,才会遭受这样的待遇?
因为,他在母亲下葬时竟然没有哭。
检察官在庭上高喊:「我控告这个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
所以,加谬说默尔索「拒绝矫饰自己的感情,于是社会就感到受到了威胁」。
那么,可不可以说,莫尔索就是那个说国王没有穿新衣的小孩?
不。不尽然。他是成年人,他可以决定自己怎么做。
他是44岁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口中,「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里的局外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11193/8ce4a7ddda4ed38d.jpg)
生命的荒谬感
他的局外身分是怎么被认定的呢?
他不哭不闹不控诉不反驳,就因为他跟社会无矛盾、无冲突、无斗争,他实在很,局外。
《局外人》的高度是,他在「迷惘的一代」口号被喊响之前,就发现这种生物的存在。
他不是旧俄时代那些被时代困住的贵族,而是时代逐渐稳定运行之后,擅自闯入的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局外人》的是,加谬发现这种「多馀的人」,他控诉社会加诸的罪名是莫须有的。
生活跟生命有许多的荒谬,不管你迷惘你多馀你局外,你都应该慢思考慢回应荒谬之上的艰难。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11193/352b75c05eae19f9.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