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双鱼
立春以后,春雨无丝毫光顾的意思。也许,雨一直在路上,不知是被风阻住了脚步,还是被山挡去了去路。一颗心盼了又盼,失望叠着失望,仍见不到半点春雨的影子。
因家中长辈去世,这个春天回乡的频率多了些,沿途见到返青的麦苗,有些地块稀稀疏疏,长势不如往年,以为是缺水的缘故。听着亲戚们议论麦苗的干枯死亡现象,问及原因,众说纷纭,谁也不清楚问题所在。
一直无雨,这是不是一个方面呢?华北地区本就易干旱,近年来雨量似乎越见减少。记得小时候,春夏之际,雨量丰沛,动辄大雨瓢泼,走在路上甚至来不及躲闪,常因没带雨具被淋成落汤鸡。
雨少,庄稼生长唯有人工浇灌这一条路可走,见到有人在河中铺输管道,不由纳闷,为何不用机井浇灌呢,既方便又快捷。答,机井不允许使用。记得上学时地理课上,听老师讲,华北地区是个大漏斗,地下水资源有限。
这么多年,想必情况又严重了?地下水开采才会受限了?看来今年的收成不容乐观。
于是感慨,在缺水的地方,侍弄庄稼这事还是要靠天吃饭的。风花雪月皆是天恩,花顺应时令适时开放,唯有雨雪可遇不可求。
离乡多年,身在城市,对风霜雨雪的反应迟钝了许多,雨雪只道是寻常,除了出行不便,想不到更多。听雨看雪,于我们或许只是一种文雅些的情趣,而风霜雨雪于农人们,则关系着一年的收成。
令人欣喜的是,夜半时分,雨悄悄潜入夜。来得迟了些,但到底还是降临了。这场并不算大的春雨,仍不啻是甘霖,一解干渴已久的大地。应该能缓解一下旱情了吧?!
倚窗听雨,看着窗外细雨纷纷,滴答作响。雨中,有鸟鸣声声,婉转清脆,似乎是在互相致意问答,更添了一份情趣和雅致。想必,鸟儿也欣慰于这场春雨的降临呢。不然,这几只鸟儿怎会比平日啼得欢快?
雨的美称中,唯喜“灵泽”,雨是有灵性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虽迟了些,但仍没忘自己的使命。杏花微湿,梨花带雨,初绽的花儿们,不比葳蕤的绿叶,娇嫩的花瓣经不得狂暴的风雨。
这样温柔的雨,刚刚好!
想到那句“细雨湿流光”,王国维说该句是咏春草绝调。你看,春雨蒙蒙,自是“细”雨,有雨自是“湿”,雨水冲洗过的草,自有一种光泽,而草的细狭,自然也难以留住雨水,所以只能是“流”。
流光,既是草叶被雨冲洗过后的亮泽,又指光阴。草叶留不住雨水,任其滴落。而人亦是挽不住光阴纤细的臂膀,只能眼睁睁任由其流走。
细雨仍默默无声,不仔细听甚至无法察觉,一棵棵树在雨中静默着,稚嫩的叶片接受着雨的润泽爱抚;小区内那架紫藤只抽出了嫩嫩的枝条,小小的花掩不住微显粗壮的藤蔓。
不是春闺怨妇,亦无春愁,只是这无边细雨仍引人遐思。此刻,鸟鸣声仍在耳畔盘桓,一传一递间,似友人在亲切呢喃。鸟儿也是个有情的小东西呢。
起身,为阳台上的几盆绿植添了水。举手之劳便能予它们润泽,如果花叶因缺水而灰头土脸,岂不是我之故?
其实,我侍弄花草并不精通,平时只知浇水,而且无论喜因的喜湿的,一视同仁,每次谁都落不下。除此之外,偶尔会剪除下干枯的枝叶。幸好,这几盆绿植都是生命力很强的,这么粗疏的养护,仍生机盎然。而且总能予我惊喜。
这个春天,文竹长出了新枝,芦荟似又拔高了些许。 其实,不管是养在温室的还是生长在自然中的,花不为谁开,叶不为谁落,顺应时令用心生长,从容地完成一次生命旅程。这便是草木本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