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伙伴推荐了一部电影《活着》,几年前听过这部电影,至今才看到了这一张艺谋巅峰之作。
不谈电影制作各方面,刚开始给我最初的感受便是自小而大,长辈们,爷爷奶奶们口中那些年,他们的记忆,他们的儿时,他们的青春,在面对着这部电影时,一一匹配。仿佛听着奶奶的妈妈坐在屋檐下的凳子上,望着远方,嘴里悠扬而又沉重的叹息:“活着真不容易。。。。。。”
听室友说,小说比电影更悲剧。简单听了一下,活着便是唯一追求,那个年代的人就是那么过来的。想到了鲁迅的那句话:“悲剧,便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影片中,写了四代人。爷爷辈,还保留着民国年代的思想,赌博、不务正业、大烟是毒害人的东西,要远离。本是三房,而今只剩下一房,内心的悲哀写在满是皱纹的脸上,垂下的眼睑,包含了多少心酸和泪水,白发人送黑发人,眼前人到底或还是走了一条长兄们走的那条路,或还是浪子难回头;徒留他们到头来只能在回忆中去想象儿孙绕膝,天伦之乐的场景。笨拙而迟缓的动作,划过空中时留下的便是这一辈人的无奈和叹息。一抔黄土,便作别了这个满目疮痍的世界。
第二代人,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生离死别,生命即逝。战火,饥荒,动荡,冷漠无不摧残着人性脆弱的身躯,意志薄弱的不知是进了天堂还是炼狱;意志坚强的,扒开死人堆,追逐在漫无目标的道路上,命悬一线。侥幸活了下来,依靠的却是内心深处,难以舍弃的妻儿老小。在死亡面前,面子、金钱、财富、地位、享乐,到底值个什么?所以说,不经历死亡,难以取舍。我们虽未历经死亡,但却要明白,生命何意义?生命为谁在?死亡,唤走的是生命,是你在世间存在的价值,能留下的只有留在别人心底的情义,亲情、友情、爱情,总有一份情让人惦念,随着时间而消逝其深厚。
印象中,最深的便是福贵从死亡线爬出来,回到家面对妻子时,妻子那一声声嘶的哭声和无力的泪水。母亲逝世,女儿失聪变哑,爹娘的话语再也无法从娇俏可人的嘴里说出来,但眼睛还是依旧如此的澄澈。如此多的灾难打击在丈夫面前,让久憋的泪水一泻而下,再坚强的女人,在外可迎风挡雨,撑起一片天,但在自己最爱的男人面前,也需要温暖的臂膀,信赖和依靠便是爱情能给与妻子最大的勇气。有多少人,不曾想自己遇到困难之时,便依偎在对方怀里,期待对方给与最大的安慰和勇气。并非指责和数落呀。我想,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人便是如此,不论对方是对是错,首先的便是给与对方安慰和鼓励,然后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呀!心有所依,才能所向无敌呀!
子女成人,婚姻嫁娶,生儿育女便是人间幸事。奈何世事弄人,动荡,变迁一次次的挑战着人性,冲击着人的价值观念。我们,只是随波逐流中的一员,有清流、有浊流。看你走哪边。有人说,清浊在水中,有人说清浊在内心—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啊,无论怎么变,我们内心所坚持的不是那秉性,憧憬的不是那希望和理想么?
昨天,导师对我讲,有人内心生来就有一种悲情感。他思索良久,终于给出了一个解释:“人的悲情感,在于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便终究会死亡。”这句话无有对错,但道出了一个事实,有的人死无人问津,有的人死悲壮弘毅。确实,人难免一死,亦会经历众多困难磨难,但唯一目的,不是活着么?与其目的是活着,何不幸福快乐的活着?何不为了自己爱的人而活着?何不让别人因为自己的活着而幸福快乐?
我虽未年老,但知晓年老者常坐在屋檐下,望着眼前嬉笑打闹的孩童,嘴角露出一丝不知是喜还是悲的情绪;望向远方时,后倾的身躯,眼里道出的却是无尽的憧憬和回忆。我们,最终还是会和世间万物一样,经历出生,历经风雨,走向凋零,能够证明我们在这个世界存在的价值,便是写在纸上,飘在风中,留在人心的情意。
活着,便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