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6、天地人

6、天地人

作者: 青先生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18-10-19 07:40 被阅读0次

    2017-02-22
    类经第四篇才看了一遍,写不出感悟,我就先谈谈这篇文章(青先生中医基础天地人)的心得吧。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如何,人就如何。这是古人思考的智慧。

    这百年间,西方文化的剧烈撞击,教育体制完全改成是由西方的一套来。汉语原本自有的一套文化体系被抛弃,引进了西方的主谓宾各种语法,并用各种逻辑关系加以限制文章。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或许对于当时的历史是一种进步,但是也导致了汉语所承载的文化出现了断层。目前出现的诗词热,或许是某种程度上的反思,但是谁能说这种热或许只不过是因心底那一丝未了的夙愿,待热度平息下来,名利权贵才是人人所求,那失去的一点点文化代价不足一提。

    再看中医,连国学都蹒跚步履,那么中医更是跌跌撞撞,甚至于多次面临兴废的节点。是中医本身的错吗?亦或根本就是教育的失职。历来都已西方文化为根,那么熟悉了思维方式后,在看一些西方的生理病理便是理所应当。而面对枯燥乏味的中医经典、貌似玄之又玄的传统文化,必然会嗤之以鼻。多少中医名家提倡废医存药,或是推崇简单的方证对应,无一不是觉得医理过于复杂,既然看不明白不去就作为中医文化中的糟粕去除,而独留下方与证。可是方以法立,法不存,方必然越用越少。

    中医只若缥缈浮萍,无根漂浮于水面。而这个根应当是传统文化,整个中华文明的体系,恰如潘毅教授所云中医失落了元神。中医更大的气象应该在于医道。

    取象,以象思维是中医传统思维的一部分。而我们如若抛弃了这一根本,只是将中基中诊中药方剂这些一一阅完,看似系统的学习了中医,事实上,只是将大树的叶子一一数完了而已,却终究不明白树是一个体系,叶子只是表面,只是弃树根树干于不顾。或许也能学得其形,却如无源之水,失了其神。

    我觉得,中医是一个巨大的体系,是探求终极真理的智慧之学,也就是所谓的“道”。应该用变化的运动的复杂思维来思考中医,不仅仅是单一的静态的线性思维。既然能分出从一维二维至十维的空间,那么,思维方式为什么还是停留在直线思维方式呢?我觉得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是超过了“一维”的思维方式的。

    天人相应,天地阴阳合和,孕育出万物,人也是万物之一。就如人体的化学成分与海水相似,生物体内的元素物质全部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何况,人体无时不刻不在与外界周遭自然相通应,人体的元素不断地与外界发生交换、更新。所以人体体内出现问题外在肯定会有体现,同样,所处环境出现问题了,人也会有感知。

    如现在汽车尾气排放多了,各种灾害性天气如雾霾沙尘暴之类泛滥,外界气不干净,而肺开窍于鼻,与天气相通应,又外合皮毛,患各种鼻炎鼻窦炎的人多就情有可原了,虽然用药物可以医治,可是这个大环境仍然在,隐患就一直在,复发的可能性也一直有。
    万物与人其实一样,天地间的万物各有其太过不及,而人可以取其太过不及之性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万物各有其特性。

    如金石类重镇的药多用“潜”概括其沉降之性,一些草木类的药物像平抑肝阳之“抑”,柔肝止痛之“柔”,破血通经之“破”,逐瘀消癥之“逐”等等,生动明了,这是药物法象,象思维几乎囊括万千,小至五色五味、生长习性、五脏六腑,大至时间、地候,方位。中药有象,诸如气味形色质等,药对于人,人亦有象,藏象、阴阳、五行、部位各种象。另外,虽自动略过了文中后面一段,但关于文中说永远没有最好的生辰八字,和永远没有最好的卦象何曾相似,我们的文化中本身便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好坏同时存在,兼听则明。这种思维也是超越了简单的线性思维的。

    中医之路漫漫,传承难,创新难,发展难,但若是乐在其中,何乐而不为。

    点评

    青先生:不错,纠正一句。肝气不能平。

    入素:肝气不能平?那平抑肝阳这个说法?

    青先生:我就是想说,这个说法错的。

    2017-09-24
    入素:关于根与叶的思考,中医之根应在中医古籍经典中寻,追本溯源,以阴阳五行这些传统文化基础为根本,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尽可能的接近中医本源,从文字符号这些象探究背后的意,对于人体生命的探究,永无止境。

    上一篇:5、类经藏象类
    下一篇:7、取象与取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天地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tj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