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杰诗社(第三十八期)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前望君山,下瞰洞庭,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 ,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皓杰诗社”第三十八期,学习了李白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诗《登岳阳楼》,两位大诗人笔下的洞庭湖烟波浩渺、波澜壮阔、面对如此美景,有喜悦、有忧愁,皆因境遇心情不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译文
此首诗是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
登上岳阳楼最高处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大雁南飞带走了我忧愁,一轮明月从山间升起,犹如山峰衔来了明月。
天上的云彩仿佛和我们下榻地方连在一起,感觉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是何等的惬意。
《登岳阳楼》译文
已经五十七岁的杜甫沿江由江陵一路漂泊,来到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诗人发出由衷的感叹;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作《登岳阳楼》
早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日月在水的上空沉浮不息。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已年老多病,只有一孤舟伴我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如何在平淡生活中提炼深度好文?
第一,仔细观察,能够发现不同寻常的“物”细节;
第二,由物及心,找到内心深处的独特感觉,不要流于表面;
第三,琢磨背后的道理,不要流于肤浅。
上述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被捕捉它了,它就是颇有深度的“灵魂";唯其“灵魂”不俗,加之表现技法不平庸,诗文便有深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