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之文化上的稳健派

《论语》之文化上的稳健派

作者: 当惹雍的理想国 | 来源:发表于2020-06-18 21:34 被阅读0次

    今日继续分享靳大成老师“得到”上的《论语》解读: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老父亲在世的时候,就看他的志向如何。老父亲不在世了,就看他的实际行为如何。能够三年不改变老父亲治国理家的方针政策,就可以算是孝子了。

    关于这句话,很多人都觉得孔子讲得有点绝对。孝道怎么能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呢?是不是太过死脑筋了?甚至对什么是“父之道”,说法也有很多。

    我的一个看法就是:这里的“道”,可不是简单的家庭事务,说的是治理国家之事。

    你需要注意,我在导论里提到过,《论语》是一个抽掉了上下文的金句体,这必然导致有些话脱离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就容易出偏差。如果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脱离说话时候的具体对象和场景,孤立地把这句话当作普遍的判断来理解,就容易产生古人与今人在理解上的误差。

    要知道,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春秋两百多年,弑君三十六,灭国五十二。诸侯国的王位怎么来的且不论,光是大夫、家臣这个层面,子弑父、弟杀兄的比比皆是、史不绝书。面对这样一个社会形势,孔子是有感而发的。

    他想说的很可能是,即使作为大氏族、家臣、大夫、诸侯世子,在父亲去世后接替了位置,执掌了权力,你也别急着改弦更张。

    且不说你的改变是否经过了试验阶段,是不是行得通;就算是行得通,也应该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复杂关系、接受程度、力量的对比、代价的可承受度。通过几年时间的试验、摸索,摸着石头过了河,才有可能实现平稳过渡,达到改革的目的。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孔子确实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在处理社会政治文化变革问题上,他属于稳健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之文化上的稳健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up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