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事刚做了妈妈不久,就开始抱怨她的婆婆不会带孩子,抱怨的事情诸如用嘴给孩子尝牛奶的温度,总是爱亲孩子,哄睡的时候拍着睡之类。
她说:每次婆婆这么做的时候,她都会提醒婆婆正确的做法,可是婆婆总是记不住。
因为这,快要休完产假的她焦虑得不行,害怕自己上班了没人管婆婆了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遇到的事情,大概十个有孩子的家庭里有八个得经历,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因为孩子的代养问题引发的家庭矛盾,也似乎越来越普遍。
很多人认为,孩子带养问题的原因是育儿观念的不同。上一代人和当代育儿观念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婆媳之间在带孩子时产生分歧,引发矛盾。
可是,尽管这种育儿观念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每个家庭中造成的影响确是不相同的。
有些家庭虽然难免也会有分歧,却都能够互相沟通和体谅,于是分歧也就化解了,毕竟,不管是妈妈还是奶奶,对孩子的爱都是真的。
但在有些家庭,分歧却会引发矛盾,甚至升级成更大的家庭矛盾。就像我这个同事,已经焦虑到失眠了地步。
心理学中有一个ABC理论,说的是我们对一件事的感受C取决于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B,而不是这件事本身A。这个理论为我们解答了,为什么发生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表现。
关于孩子的带养问题,我们也可以用ABC理论来解释。两代人在代养上的分歧是A,而不同的人对这件事的看法B不同,导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C。
由此可见,我同事家的问题,根本上不是由于带养分歧导致的,而是她对于这种分歧的看法。
我也做过妈妈,能够理解当妈的心情。每个妈妈都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全部的爱给孩子,这种爱超越了世间一切的爱,可说是最伟大的爱了。
可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妈妈们有时候会比较偏执,当他们认为这样做对孩子好时,就非这样不可。
比如,我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就经历过哄睡午觉的烦恼,直到现在,我回想起来哪些个哄女儿午睡的中午,仍然胸口发闷。那些日子里,我和女儿一躺躺2个小时,我已经几度入睡又醒来,而她始终兴奋不已。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很固执,就觉得不睡午觉就会不长个,对大脑也不好。于是就一次次的重复哄不睡她却被气得半死的经历。
像这样的事情,我还坚持过很多。当然,也因此而和老公,婆婆堵过气,但是最折磨我的还是焦虑。
因为担心他们不按我说的方法做,我一开始仔仔细细的和他们科普,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好处,不这样做的坏处。后来,在这种方法收效甚微后,我就变得像同事那样,在婆婆和老公带孩子的时候时刻关注他们的行为,以便在他们做错时及时纠正。
这样的状况让我时刻都得不到休息,即使我没有在带孩子,精神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我一度非常疲惫。
我是什么时候改变的呢?大概就是在我听到一句话的时候。
世界上没有一件非如此不可的事。
那是我在一个父母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的话。那句话就像一个警铃,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内心。
是的,世界上没有一件非如此不可的事,孩子一定要睡午觉吗?有些孩子就是天生精力充沛,不需要睡午觉。哄孩子睡觉一定不能拍吗?我们这一代人有多少就是这么被养大的呢?
孩子今天不想洗漱就睡觉就一定不行吗?是一定会长蛀牙还是孩子从此会养成不洗漱的坏习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反思,自己把孩子养的太过脆弱?
世界上没有一件非如此不可的事。很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的观念在作祟,根本不是事实如此。
当我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开始试着不去那么在意,也不再在老公和婆婆带孩子的时候偷偷的关注了。我告诉自己,相信他们。
后来,我发现婆婆把孩子带得很好,而我也轻松了很多。
孩子是每个妈妈心中的宝,但是他同样也是爸爸和爷爷奶奶的心头肉。养育孩子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固执,相信对于家庭和孩子,都是好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