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昨天晚上睡觉前读了几则论语,没有被我全部消化掉就已经困得进入了梦乡,以致于“斯焉取斯”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一直萦绕于脑海。直到我今天下午有时间坐下来从百度上搜索,这才真正对它有了深刻的理解。
文言文《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注释】
(1)子贱:姓宓(音fú)名不齐,字子贱。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岁。
(2)若人:这个,此人。
(3)斯焉取斯:斯,此。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
【翻译】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赏析】
孔子在这里称子贱为君子。这是第一个层次,但接下来说,鲁国如无君子,子贱也不可能学到君子的品德。言下之意,是说他自己就是君子,而子贱的君子之德是由他一手培养的。
子贱通过其行为以及他对鲁王期望,表明一个道理:即作为高级公务员要头脑清醒、品德正派,不偏听不偏信,放手让基层公务员担责任、做工作,自己不去干涉别人依法履职、以责做事,这也是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体现。
因此,孔子评价子贱道:“君子嘛就应该像这个人!鲁国如果没有君子,这样的品质从哪里体现出来呢?”或许子贱的身上包含了正义、仁慈、无我、尚德的修养,这才是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吧。(学习分享)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