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和老好人,这个问题网上见解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他们基本上都怀着和善的目的与人相处,希望通过对人好建立一个人际关系网。区别就是好人会适当说不,老好人不擅长拒绝他人。
做好人
人们做好事,主要是人性使然,人生在世,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是应该的,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区别动物的主要依据。善良的人,仁慈友爱,不管大事还是小事,不管真的还是假的,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去做事和对待别人,我相信好人总会有好报。再说佛性点,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当代雷锋、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名誉院长庄仕华说:“中国好人看似普通平凡、实则崇高伟大,不仅是发自内心的道德追求,而且是伴随一生的行动自觉。”
好人讲究的是一种奉献,在好人身上从来没有恩赐意识,居高临下的意识,他们奉献他人的宗旨是恭敬、关爱。在好人眼里,为他人服务就是一种恭敬,就是一种爱心的传递;他们把志愿服务当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去恭敬地进行,从而形成好人效应、学习效应、涟漪效应。好人,总是能够充分发挥精神引领、道德激励的积极作用,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为日渐迷失在繁华都市的人们树立了一盏盏明灯,让大家感受到了正向的道德指引。因为好人们的不断涌现,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文明,充满了更多的关爱与希望。
不做老好人
老好人这三个字,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我们偶尔会这样评价别人,而在我们自己的身上,也或多或少,有老好人的影子。
老好人身上都有什么样的特征?没有主见,怕得罪人,信奉维护好人际关系比做对事情更重要,随时竖起耳朵观察周围,时刻准备听命于他人,在意周围的评价,忽视自我的感受。这些往往让老好人感到身心疲惫,工作和生活都不进如意,夜深人静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舔舐自己的伤口。
中国老好人比较普遍,这是和我们小时候教育分不开的。我们总是被教育,如何做一个温顺的人,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人。
我们小的时候,大人告诉我们要做一个乖巧懂事的小孩,要始终听从大人的想法。我们总是被长辈、学校要求,要带着情感去欣赏一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一处美景,一首美妙的音乐,一本好书,以提升我们的眼界和鉴赏力。但却很少让我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只要谈论自我,会被认为是自我中心主义,自私自恋的表现。我们被大人灌输的人生模式是:关心自己是不好的,要关心他人。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老好人根深蒂固的从娃娃抓起来了。没有长歪的,那是天性比较顽强,极个别的危险分子,那是彻底被撒旦黑化的,油盐不进的。
在保持自我的前提下,我们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如果能力不济,要果断拒绝伸手相助;更不要因为帮助别人没有办得很完美而耿耿于怀,更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评说。
人生路上,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用美好心情去感染亲人、朋友和身边的每一个面孔。
愿好人长存,好人一生平安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