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城趣攻略

作者: 院长_哇呜小院 | 来源:发表于2018-11-16 22:57 被阅读413次
    海子边的阿迪丽娜

    我爱“三美”:美女、美景、美食,但“三美”的打开方式却是决然不同的:美女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美景需融入其间,而美食非得拥有不可。而旅行,就是要“三美”兼收。

    对于稻城向往已久,终于也去了一趟,行前照例在网上搜了不少攻略,但一趟下来,却感觉很不尽兴,非得自己也写一篇攻略,说说自己的看法才行。

    趣游稻城,也如同其他旅行一样,总是包含三个环节,才能游得真正有趣。这三个环节,一是探究文化背景,二是深入体验,三是慢慢行细细看。这“细细看”还得说一下,卞之琳一首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说的是看风景的人也是风景的一部分,也在细细看的范围内,而且风景中的美女更加风情万种,盖因旅行中的美女最放松惬意。手握单反也加深了细细看的程度,因为拍照既讲究构图又讲究意境,取景框中的风景有别于双眼看到的风景,这让你对风景的观察和理解都大大不同于一般的游客,最重要的是,千万别只顾着自拍,那样趣味就全无了。

    稻城亚丁是此次行程的目的地,但风景总在路上,一样不能错过,行程从成都开始,包括映秀、四姑娘山、甲居藏寨、惠远寺、墨石公园、新都桥、稻城亚丁,景点大多都地处藏区,行前探究一下藏族文化就是“趣”的开始。

    藏族依地理位置不同分为“番巴”(西藏的大部分)、“康巴”(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和“安多娃”(西藏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巴”和“娃”就是“人”的意思,有趣的是藏民一般没有姓,只有名,与汉族完全不同。藏族的文化习俗,受宗教影响甚深,生老病死、吃喝拉撒无一不受影响。如饮食,不吃有爪的鸡鸭、奇蹄的马驴,僧侣不吃“三净肉”外的肉食,所谓的“三净肉”为:非我杀,非为我杀,非亲见杀。居住的碉楼,多为小开间、多间数,因依了“比丘建僧舍不得超过长十八肘、宽九肘半的面积”的规矩,屋顶四角都有类似玛尼堆的堆石,门窗多有装饰,房前屋后喜植格桑花,而“格桑花”竟不是一种花,泛指波斯菊、翠菊、紫菀、金露梅一类的花卉;玛尼堆和玛尼石是镇邪挡秽之物,你可以往玛尼堆添加石块,却不能从玛尼堆拿走石头,也不要碰翻别人搭起的玛尼堆;有人说经幡起源于妇人送丈夫出征,从衣服上扯下一布片悬挂于树上,祈求丈夫平安归来;藏传佛教的六字真言“唵(ong)嘛(ma)呢(ni)叭(bei)咪(mi)吽(hong)”,据藏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六字真言意译为“啊!愿我功德圆满,与佛融合,阿门!”;藏族的丧葬有五种葬法,天葬是最通行的葬法,寄托一种灵魂升上“天堂”的愿望。在网上看到一则有关天葬的过程却让人难以释怀,文章作者到藏区访友的时候,恰逢一位正值芳华的女舞蹈演员因病而逝,可能作者的朋友是类似于念经班的一员,逝者的家属来请作者的朋友到他家为逝者超度,作者便与友人一同前往为逝者超度,结果在做法场的帐篷里,从帐篷的缝隙目睹了天葬的过程:他看到逝者的容颜惊为天人,似乎只是睡着而已,让人不忍惊扰。天葬师在念经时穿着绛红的僧袍,行葬时却脱下僧袍,换上了沾满血污如屠夫一般的围裙,天葬台类似于一张石桌,旁边立一木柱,一条血污的绳子一头系在木柱上,石桌周围也满是血污的痕迹,那天人一般的逝者被搬上天葬台,天葬师面无表情地把那血污的绳子往天人的脖子一系、如屠猪狗般地把天人分解成一堆肉块,再丢给环侍一旁的秃鹫,秃鹫争抢而食,不一刻仅剩一地血污,鸟散人去,作者看得泪流满面,大悟“活在当下”。

    藏文化也有欢快多情的一面,看那“锅庄”舞,如此热情欢快。藏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可分为“谐”和“卓”两大类,凡以歌舞为主的集体自娱性圆圈舞蹈,泛称为“谐”;而有较强表演性的圆圈舞,即为“卓”,“锅庄”就是“果卓”的音译,也就是表演形式的圆圈歌舞。今西藏农村在修建房屋、铺打地面时,会进行一种边劳动,边舞蹈的“打阿嘎”,就是《果谐》的一种。谭晶一曲《在那东山顶上》,那空灵纯净的声音和意境,诉说的却是藏文化多情的一面,歌词来源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你忍不住去了解仓央嘉措其人,他出生于今天的理塘县,就在去稻城的必经之路上,他到布达拉宫坐床时已十四岁,相传在家乡有个美貌聪慧的相好,他把她带到拉萨,住在宫外,晚上化装出宫与情人相会,后来事情闹大了,他先被禁锢,后被废,自杀身亡,短暂的一生留下66首情诗,韵味极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稻城趣攻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mv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