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900秒写作】或许虚拟朋友比较好?—4/16-20

【900秒写作】或许虚拟朋友比较好?—4/16-20

作者: 蕊内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18:36 被阅读72次

    4/16 18:20

    免不了又要带领大家回到年少时代,这次我们要去的是……

    拨号上网时代

    自从书桌上多了一台积灰的大脑袋台式机,放学回到家,基本就抛弃电视机了。按下主机开机按钮,整个房间回荡着主机里风扇的声响。随着一声熟悉的windows开机欢迎声,我们就要抓紧分秒,赶紧拨号连线了。

    我还清楚记得,初中计算机课本上最后一章就是“上网冲浪”,年轻的计算机老师也没讲太多这一章,因为确实只能自己体会。

    但年少的我们非常可怜了,以前被爸妈限制看电视时间,后来还要被限制上网时间——只要你经历过那个时代,你就能深切回想起拨号上网的操作——连接你与网络世界的是你家的那根电话线……

    我到现在还能想起开始拨号后,不知哪里传来的滋滋的连线声。现在想来,那也太真实了吧!好像真的有一个网络世界存在于另一个平行世界,你只要拨打对的号码,这个世界就在有限的时间里向你的世界倾斜一点,然后两个世界的相交处就会出现一扇门……滋滋滋……成功登陆!

    你以为我发射的这些回忆波完全跑题了?其实故事才刚开始……

                                              18:35

    4/18 08:25 续

    我对拨号上网的声音记忆犹新,却对聊天室的印象只有一个——杂乱的、不断刷字的屏幕。

    以下对于聊天室的描述应该不准确,只能说是个模糊的存在。那时候,聊天还没有颜文字,更不存在表情包;按照我的依稀印象,似乎是有很多房间的,进入房间后,你在里面说的话(打的字)这个房间里所有人都能看见,当时自然也是不存在艾特谁这个功能的,那么如果你要和谁聊天,你大概只能不断扫屏寻找他/她。所以更多情况下可能就是群聊。

                                              08:31

    4/18 23:46 续

    当年的那些聊天室等同于现在的微信群。只不过,当年大家更多地是怀着在网络世界结识陌生朋友的猎奇心态而“活”在聊天室里的。因为这种靠着一根电话线就把相隔好远的两个陌生人联系在一起的感觉,在当年实在让我们觉得兴奋。

    最兴奋的还有那有限的聊天时间——因为你可是占着电话线呢——真是紧迫感十足!

    说到这里,我终于要抛出这个设问了:那么,现在的社交平台与当年的到底不同在哪呢?

    我们就拿聊天室和微信举例吧。

    首先,真实世界的朋友和虚拟世界的朋友在这两个平台上都是同时存在的,这点毋庸置疑。因为我记得我有见过在聊天室里聊作业的……

    抛开一些功能性,我感觉这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过去的社交平台让真实的人“虚拟”化;而现在的社交平台把“虚拟”的人真实化。

    这个切入点私以为有些硬掰……不过我愿意好好掰扯掰扯。

                                              00:16

    4/19 18:46 续

    首先说说过去的社交平台把真实的人虚拟化这件事。

    出于猎奇和强烈的新鲜感,每个人在过去都希望能够在网络世界中通过各种方式重塑自我。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对于网络世界里的其他人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于是,我们就可以合着自己心意来塑造一个网络世界中的“我”的形象。稍微掰掰手指就能列举出那些帮助重塑自我的工具,或许我在这里也该根据我的回忆大致列举一番。

    网络社交重塑自我第一代工具——网名

    我猜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人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姓名,所以在网络世界里自然就非常享受这份权利。人们为起一个独一无二的网名绞尽脑汁——因为这就是我眼中的“我”。

    网络社交重塑自我第二代工具——QQ秀

    有了行走于网络江湖的名号后,就到了树立个人形象的时候了。我不清楚在QQ秀之前是否还有其它类似的祖先,但只要说到QQ秀就足够让大家明白了。

    我确实是个懒得折腾的人,从来不会花钱在这些上面。所以当我有一天发现聊天窗口右边站立着一个衣着靓丽、甚至有点奇装异服的男孩/女孩,还自带光效时,再看看我自己,T恤加裙子,安静呆立在一旁,我知道这里面总是发生了点什么。而我了解到这都是花真人民币买的后,我也就安心让她继续安静呆立下去了。

    不管怎样,这些或特别或普通的虚拟形象都象征着我们喜欢的在别人眼中的“我”。

    网络社交重塑自我第三代工具——博客

                                                19:10

    21:10 续

    这是惯常的思路,有了个性化的代号(网名)和漂亮的门面(虚拟形象)后,该开始塑造人物性格和思想了。最直接的方式当然就是通过文字。所以,当年的一众空间、博客等,又成了一众人的乐土。他们在文本框内敲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期待着留言互动。当然,也有很多人选择空间加密的——就像小时候妈妈买的那本带锁的日记本——只给自己和喜欢的人看。

                                                21:18

    4/20 18:24 未完

    再往后发展,社交平台层出不穷,只是更趋向于快餐化——微博、微信都是代表之作。

    于是,我们开始进入一个快速更迭的社交时代。无论是那些日益美丽的照片秀,无限套用的表情包,跟不上节奏的新鲜用语,等等等等……隐藏于其间的却是我们悄悄骤减的真实情感。

    这也是我想讲的:现在的社交平台把“虚拟”的人“真实化”。

    这里出现了两个引号。

    “虚拟”指的还是陌生人,且界定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现实生活中与你未曾谋面的人。他们的“真实化”意指他们在你面前不再只有被虚拟化的头像、QQ秀、独特的网名以及文字了,更多的是他们真实世界的一切蛛丝马迹。你可以通过他/她的个人社交账号看到他/她的工作、家庭、朋友以及情绪变化等。还记得,最早的社交平台我们不叫发朋友圈,叫更新个人状态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第二类,现实生活中与你只有一面之缘的人。这类人在你微信通讯录里的占比或许越来越大了。快递小哥,物业,健身房办卡的,XX品牌BA,XX活动组织者,XX社团主席,XX线上课程群友……实在太多。我相信有人是有习惯定期清理通讯录的,但大多数人应该没这个时间。自然,关于这类人的状态你也有意无意地被动看到了。

    第三类……

                                              18:50

    21:15 续

    第三类是我最想谈的一类人,也是我们每个人正在别人的社交平台上竭力扮演着的角色——我们希望自己活成的“真实”模样。

    其实这个可能说起来会有点绕,我自己这两天边写也边在整理思路。希望能够掰扯清楚吧。

    首先,说个大家也许都发现了的现象:你相处了一段时间的同事,你一直把他/她归在宅家类型。结果,等你加了他/她微信之后,某天你却看到他/她经常混迹夜店的各种朋友圈。

    我这虽说是为了对比明显而举的例子,但是相信我,你们稍微想想就能随便想到类似的例子。因为我本人可能也算其中一枚。

    这现象的产生,私以为原因很简单:我们在真实世界里活得虚假,所以才想在网络世界里活得真实些。可是,那毕竟是虚拟世界,有各种工具能够帮助你实现一些暂时甚至永远都不属于你的东西:照片你可以美化,文字可以照搬;言论可以不负责任,思想可以左右摇摆……所以,最后你以为你在虚拟世界里活出自我了,但事实上,你只是竭力美化你的社交账号,活成了你的美好愿望。

    综上所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绕到最后,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社交平台还是把真实的人给虚拟化了——在这上面真实成分有限,却也没几个人能够减少虚假成分罢了。

    反正就是有点怀念当年聊天室里那种没有负担、没有后顾之忧的聊天。

                                          21:57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00秒写作】或许虚拟朋友比较好?—4/16-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dnekftx.html